- 积分
- 5454
UID22324
注册时间2007-6-16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每每在博客里发现好的文章都想拿来贴在这,和大家共同分享。
“我以人格保证!”
“是他(她)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我!”
在生活中的特定场合里,我们也可能说过这两句话。
人格是什么?翻开《现代汉语词典》,能见到三个定义项:(1)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2)个人的道德品质。(3)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总和。粗略地看一看,的确觉得解释得清清楚楚,可仔细一想,又觉得内涵和外延实在太丰富太宽泛,涉及了许多领域的学科,让人只能浅谈,无法深言。
曾经担任过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总经理的杰弗德说过:“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人格’是什么,但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全的特性,便是没有人格。”按杰弗德的意思,“人格”就是健全的特性,即完善而没有欠缺、没有缺陷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品质。一位工商界的巨头有过这样的话:“天天忠诚地做职员,这就是我们的人格所在,出售了我们的思想、计划、精力和热诚,这便是我们人格的发展。”他的话把人格更具体化了,让我们能直观的理解。看来,只要有工作岗位,就必须敬岗爱业,这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还是一种人格的体现。人们常说,党政机关的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我想这“四难”的根源可追溯到“人格”的层面。如果所有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有“忠诚地做职员”的人格所在,都能理解周公旦“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良苦用心,“四难”也就会成为“四好”了。
近日还在一本谈做生意的书中见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人生来就有与人交往的天性,他们无论对人对己,处世待人,举手投足与言谈行为都很自然得体,毫不费力便能获得他人的注意和喜爱。可有些人便没有这种天赋,他们必须加以努力,才能获得他人的注意和喜爱。但不论是天生还是努力的,他们的结果,无非是博得他人的善意。而那些获得善意的种种途径和方法,便是‘人格’的发展。”话中的“自然得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各有各的理解。但说来说去,归根结底这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展现,而且这种人格魅力的核心就是待人处世的自然和真诚。虽然和天性密切相关,但后天的努力必不可少,努力中可以学习、可以改造、可以弥补、可以提高。
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求人的,也有人求的,比较起来还是求人的时候多。热情、真诚、直率、形于色的人遇到过;冷漠、虚伪、狡诈、阴险的人也碰到过。生活中的一些人,虽其貌不扬,人也显得木讷,但他们的目光、他们的表情、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无处不透出一个“真”字,让你一见就生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来,交往几次便成了朋友。生活中也有一些人,虽西装革履,目光炯炯,言谈举止很有修养,但交往不久一种“虚与委蛇”的感觉就油然而生,而且挥之不去,见了一次就不想说再见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中交了不少的学费后,总算有了一点点学问。我终于懂得,人家喜欢我,我喜欢人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格——健全的人格彰显,人格魅力的放射。获得人格魅力,这是千百年来芸芸众生孜孜以求的目标,有人成功了,也有人失败了。纵观历史,周恩来是成功的典范,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的不止是朋友,还包括许许多多的敌人。要想获得人格的魅力,他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唯有具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和合作,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如果你现在身处领导岗位,就必须认识到真正的政绩源于人格的魅力。有人在台上的时候,呼风唤雨,门庭若市;可一旦退了下来,凄风苦雨,门可罗雀,最值得反思的应该是当初人格的表现。谁真诚,谁虚伪;谁廉洁,谁贪婪;谁襟怀坦白,谁生性多疑;谁能奖掖后学,谁在压抑先进……群众心中有杆秤。
如果你现在还是普普通通的人,就必须懂得,个人的人格魅力,完全源于对人的自然真诚和发自内心的喜爱。千古不朽的只有真心和爱心!在有了真心和爱心的前提下,在与人的交往中逐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征,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发展自己的人格魅力,相信总有一天,你的人格魅力会自然而然的感动与你交往的每一个人,你就会拥有获得善意的种种途径和方法。
朋友,共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