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
UID7923
注册时间2006-2-23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在网上有一篇题为《张召忠:美国浮岛式航母值得中国借鉴》的文章,主要部分为访谈形式,从访谈中不难看出张召忠先生在航母问题上的一些见解很有玩味,存在着巨大的异议和讨论空间。
在张召忠先生的观点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航母的沧桑,航母即将过时,已经到了暮色晨钟,可有可无。张先生说,航母发展了将近百年,自二战后美国国内就存在着废留航母的争论,很多人认为在核武器时代,航母将失去意义,成为海上浮动的靶子。而前苏联的航母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步履艰难。最早使用航母的英国,航母发展更是一落千丈,战后大量的航母退役,最后仅保留十分有限的航空母舰力量。
航空母舰的理念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二战前开始起步发展,到了二战期间,航空母舰迎来了辉煌,航空母舰迫使战列舰退出了海战舞台,一跃成为世界公认的海上霸主。二战实际上是航母发展史上应用最辉煌的时期,自二战以后,以往的世界海上强国纷纷衰退,即无力挑动大规模战争,也无力发展超强的军事力量和海上力量,世界进入了美苏争霸时期。同时随着美苏两国的核爆炸成功,核武器时代来临。战后航空母舰的发展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阻力,首先是核武器的诞生,核武器的诞生使战争变的比以往更加可怕,更加令人恐惧,面对着拔地升起的蘑菇云,人们对其他任何武器装备的存在都产生了疑虑,因为核武器是一种大规模摧毁性武器,在核爆炸面前,任何武器装备都显得无力,显得脆弱。其次是经济,战后的世界满目疮痍,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除美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战争中赢得实惠,相反各个精疲力尽,纷纷削减军备,经济重建举步维艰,世界进入了一个较为和平的时期,没有严重的战争压力,也就失去了武器装备高速变革和发展的动力。第三是技术转型,作战飞机开始进入了喷气时代,喷气式飞机的发展给航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三个方面的阻力制约了战后各国在航母发展方面的竞赛,同时也造就了美国一方突起,独霸了世界海洋。
尽管美国也曾存在过对航母存留的争论,但受马汉海军理论的影响,美国上下依然重视海军,对海军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二战后期美国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中途岛”级航空母舰,该舰的首制舰“中途岛”号一直服役到1991年海湾战争后。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已经退役了很多航母,包括小鹰级的几艘,这些航母虽然退役了,但并没有拆毁,这些退役的航母仍然具有实战意义,美国的航母不仅限于现役的十几艘核动力航母,那些退役的航母仍然有重新启封的可能,仍然具有较为强大的战斗力。1956年,开始建造小鹰级航母,1961年小鹰号航母服役;1958年,开始建造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1961年企业号服役。尽管二战后航空母舰发展了六十多年,但自“中途岛”级航母开始,美国就已经在航母发展上遥遥领先,即使到了今天也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航母超越“中途岛”级航母的设计水平,更不要说小鹰号及其以后的核动力航母了。美国是一个军事力量平衡发展的国家,就美军的陆海空三军的人数上说,三军基本相差不多,美国不向前苏联,前苏联在发展军备上显得捉襟见肘,发展了战略火箭军,却牺牲了海军的发展。而美国在战略导弹方面和海军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战略导弹虽然威力强大,但只能作为一种恫吓,讹诈的武器,不能满足美国控制全球的战略需要,美国控制全球的基础是海军,而王牌是航空母舰。核武器和航空母舰是现代军事强国不可缺少的两个手臂,一个是盾牌,一个是长矛,大国战略就是建立在矛与盾相统一的基础上的,缺少了其中之一,国防安全必出问题,我国现今面临的诸多涉海问题,就是有盾无矛的最终表现。
张先生认为,战后世界航母的数量大规模缩减,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世界航母从70多艘,缩减到了20多艘,美国航母从50多艘,缩减到12艘。或许这种趋势就是张先生理解的航空母舰发展的前途。张先生告诉我们航母是一种非常昂贵,非常贵重的装备。对于航母的费用,特别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费用,曾经有过不少介绍,尽管数字并不统一,但航空母舰日费斗金应该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从张召忠先生提供的数字上看,一艘尼米兹级航母的一生费用至少要520亿美元。
张召忠先生介绍说“ 以美国“尼米兹”号航母为例,建造花 37亿 美元,整个服役期间维持费要110亿美元。服役期间要上两代舰载机,还要花198亿美元去建造战机。另外护航舰、驱逐舰、潜艇等护航舰的费用需要67亿美元。然后是油水补给需 55亿 美元。另外,所有这些钱再乘以20%的通货膨胀。所以,整个算下来,一艘尼米兹级航母花37亿美元建造,最后在整个服役期间,我们叫全寿期费用,共计520亿美元。”
我们不能理解这里的一部分数据,例如说维持费用的110亿都包括什么,后边的67亿和55亿该如何摊派。张先生的数字列举是比较牵强的,当张先生感觉尼米兹级航母的费用很高时,他至少应该忽视了两点:第一,国与国之间的消费水平物价水平不一样;第二,是他列举的数字不是一艘航母,而是一支完整的战斗群,这个战斗群包括上百架作战飞机和一支庞大的护卫舰群。实际上我们要问,如果没有航空母舰,那些上百架的战机和庞大的舰群有没有,说实话,如果什么都没有,那还要国防吗?没有航母,那些战机和舰船的费用也是要花的,但效果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了。没有航母,战机再先进也难以出远洋作战,没有航母,庞大的舰队就不能远离海岸去作战,在战时,这种尴尬的局面必定是致命的。
张召忠:实际上,航空母舰经过90年的发展,所有技术基本上已经成熟,没有或很少有难以攻克的高技术难题,一般发达国家和能够建造大型船舶的国家都具有航空母舰的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指出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不要把航母的作用和价值渲染得太过分,也不要把它的难度形容得太过分。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这样一个概念:航母其实就是一个飞机运载平台,就任务而言它和陆地上的飞机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在海上浮动而已,运载飞机和使飞机起飞降落是航空母舰的主要使命,没有太大必要把它建造成一个武器库和钢铁堡垒,更没有必要把那么多高技术用在航空母舰舰艇本身的建造上。
从上面的观点可以看出,张先生的看法是不够深入的,张先生说‘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这样一个概念:航母其实就是一个飞机运载平台,就任务而言它和陆地上的飞机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在海上浮动而已,’。张先生的这个阐述是含糊的,因为航母在海上不仅仅是浮动,而是高速机动,现代航母航速多在三十节以上,比起一般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航速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核动力航母,动力更是强劲,可以长时间的保持高速航行的状态;虽然航母就是一种飞机运载平台,但航空母舰与普通的陆地飞机场完全不同,航空母舰与飞机场相比,具有更加完善的进攻与防御性能,因为航母会跑。航母的舰载机与陆地机场的飞机相比,不但作战能力更加突出,而且作战任务也有很大的不同,当然更为不同的则是作战效果。航母舰载机有能力消灭敌人于遥远的海疆以外,而陆基飞机缺乏这种先发制人的能力。航母舰载机可以追击穷寇,将敌人彻底消灭制服,陆基飞机不具备这样的决战能力,航母舰载机执行的是远洋作战任务,陆基飞机不可能到离本土太远的地方去执行任务。航母能够做到的,陆地机场不可能做到,舰载机能执行的任务,陆基飞机不可能完全能执行。航空母舰的真正意义是飞机作战能力的延伸,而飞机的意义则是现代战场的主宰。没有飞机就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没有航空母舰就没有远洋制空权,没有远洋制空权,就没有远洋制海权,没有远洋制海权,远洋将成为敌人发起进攻的高速公路。
张召忠先生还说“航母是机械化时代的装备,不是信息化时代的主流装备,尽管航母仍然需要,但要看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航母早已是一种气息奄奄、日薄西山的装备了;”要知道我们中国至今连一艘航母还没有,而美国一方面在宣扬航母过时,另一方面又在不遗余力的发展和更新着航母,航母越造越先进,无法看到其停滞的脚步。航母怎么能过时呢?美国的航母发展了几十年都还在朝气蓬勃,我们的航母还没有看到,怎么能就奄奄一息呢?航母是机械化时代的产物,但航母与信息化时代并不矛盾,信息化不过是一个软件,一个性能的倍增器,信息化装备不过是一中软件支持,离开了硬件,软件的意义在哪里呢?如果我们没有航母,信息化将用在何处?又如何形成压倒敌人的战斗力?张召忠先生又说“航母不是高技术武器装备,是一种成熟技术的传统装备,精确制导武器、电子信息装备和航天装备等才是信息时代主流装备和高技术装备;”张先生说航母不是高技术武器装备,那么航母真的不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呢?实际上航母是不是高科技装备需要看是谁的航母,装备了什么技术,航母不仅是一种武器平台实际也是技术平台,使用了高科技它的技术水准就高,不使用高科技,它就没有高技术水准。航母是武器装备中最为重要的硬件,无论是精确制导,还是电子信息,还是航天技术,没有航母作为硬件支持,高科技将难以发挥技术优势,体现不出所向披靡的战斗力。如果没有航母,美国的制导再精确,电子信息技术再发达,航天再先进,它的炸弹是不会击中阿富汗塔利班的阵地的。
张先生认为随着现代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航母的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张先生觉得导弹攻击航母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张先生认识看,似乎他对导弹的性能缺乏必要的了解。张先生认为“现在的精确制导武器已经达到超视距、超远程、高精度、全天候的水平,能从1000公里、甚至数千公里外把核弹或高爆弹头准确地送到目标区、而且圆概率误差和命中精度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2000公里射程圆概率误差CEP不超过10米),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特别是超级航空母舰呢?”张先生所谓的目标区大概应该是一个固定的范围,这里他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导弹的速度和航母的速度,导弹需要多远的距离,多长的时间击中目标区,而在这个时间里,航母将机动多远的距离,航母向什么方向,以什么样的速度航行,航母位置的不确定变化是导弹攻击航母的巨大障碍,航母因为有人操纵可以随心所欲,不规则的改变行动速度和方向,但没有人驾驶的导弹如何能达到随心所欲的调整姿态,准确的跟踪呢?对航母这样的攻防兼备的作战平台,远程打击并不容易,没有航母却要对付航母,是非常被动的,海洋的高速公路掌握在航母手中,摧毁一艘航母并不是目的,海战的意义是控制海洋。武库舰也好,半隐身舰也好,这些概念性的事物是很不确切的,这是美国人的概念,假如这种概念很有价值,它们是不可能告诉我们的。那些炫耀的概念并非控制海洋的理念。
所谓的浮岛式航母不过又是一种转移视线的伎俩,浮岛式航母有什么用?假如说为了增加载机量,多艘航母的组合即可达到增加载机量的目的,其灵活性远高于笨重的浮岛。假如说为了增加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事实上航空母舰的高速机动足以大大的延长舰载机的作战距离,连阿富汗这样的深陷内陆的国家都处于航母舰载机的打击范围之内,舰载机还有什么必要用行动缓慢的浮岛来增加作战半径?美国说将在2020年建造出浮岛式航母,从技术上说美国研制这个概念的东西需要那么多年吗?美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曾扬言于1998年建造出第一艘武库舰,1998年离现在都已经过去10年了,连一艘武库舰的影子都没有。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头脑,不能向前苏联那样上了美国星球大战的当。
美国把中国看成假想敌,在美国人的理念中,中国是美国潜在的战略竞争的对手,中国人不能什么都听美国的。中国应该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发展海军,实实在在的建设海军,强大的海军要有像样的航空母舰。建造航母,发展海军不可以投机取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