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54|回复: 0

宝坻 宝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12: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人
  
赵丽蓉

  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 ~ 2000年7月17日),天津宝坻人,我国著名小品、评剧表演艺术家。
  原籍西庄村(今属黑狼口乡), 孩提时期在沈阳被抱上戏台演“彩娃子”(喜神),四、五岁便守在侧幕看戏;六岁登台演“童儿”。1937年“七七事变”后定居北平(今北京),拜马金贵为师并开始正式学戏,工青衣、花旦。此后在包头、大同、哈尔滨、沈阳、张家口等地“走南闯北”,1945年成为主角。北京解放前夕,赵丽蓉加入门头沟“青年剧社”。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与小白玉霜等同占华北戏院日夜分班演出。1952年参加总政解放实验评剧团后,一直与新凤霞合作,初演闺门旦,后演彩旦。她在《刘巧儿》中扮演大婶、《花为媒》中扮演的阮妈、《杨三姐告状》中扮演的杨母等舞台形象均受观众赞誉。1953年到中国评剧院。1962年,赵丽蓉参加演出的评剧《花为媒》被搬上银幕,后来《杨三姐告状》也拍摄成电影。年过花甲的赵丽蓉最初登上春节晚会舞台表演小品是在1989年,此后一共参加了6届。《英雄母亲的一天》(1989年)、《爱谁谁》(1994年)、《如此包装》(1995年)、《打工奇遇》(1996年)等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赵丽蓉第一次在电视连续剧中扮演角色是在中央台摄制的电视剧《西游记》中,此后,她在影视片《苍生》中饰田大妈、《红楼梦》中饰刘姥姥。1991年,她凭《过年》中的“母亲”一角获该年度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同年的中国电影政府奖。1992年,她又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大奖。赵丽蓉家中有六个姐妹,两个兄长。她的大姐与戏曲之家结亲后,对弟妹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当最小的赵丽蓉出生时,家中已形成良好的戏曲氛围。她姐姐是很有名望的老艺人芙蓉花,哥哥是著名小生演员赵连喜。2000年7月17日早晨7时30分因肺癌在北京海淀区温泉家中溘然辞世,享年72岁。
  
马季

  马季(1934-2006),宝坻区黄庄乡人。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候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大多数相声后来者所遵循,为中国相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供献。马季原名马树槐。少年时在上海为学徒工。新中国建立后在北京新华书店工作,业于表演相声。1956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等职。是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马季于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25在家中因心脏病,经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天通苑分院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2岁。曾出版相声选《登山英雄赞》,相声作品《打电话》、《画像》及《新桃花源记》等作品先后被拍成电影。
  
李瑞环

  李瑞环,1934年9月生,天津宝坻陈家口人,195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建工业余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1951年至65年在北京第三建筑公司当工人(其间:1958年至1963年在北京建工业余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965年至1966年任北京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北京建筑木材厂党总支部书记。1966年至1971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1年至72年任北京建筑木材厂党委书记。1972年至1973年任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局党委副书记。1973年至1979年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兼市基建指挥部指挥、市总工会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常务委员。1979年至1981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1981年至1982年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至1984年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代理市长、市长。1984年至1987年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1987年8月任)。198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7年至1989年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天津市市长。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92年10月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3年3月26日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主席。1997年9月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政协主席。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三届四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著有:《为人民办实事随谈》(1990年出版),《学哲学用哲学》。
  
尚和玉

  尚和玉(1873~1957),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武生创始人。原名尚壁,字和玉,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有人将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尚”,有人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
  宝坻区大套人。年幼时家境贫寒,他在家排行最小。7岁时开始和一梆子班学戏,工武生。久经磨炼之后,学得一身好功夫,而且唱工、做派俱佳,20岁左右就已在乡间故里有“活赵云”之称。不久便只身进京闯荡。当时的北京城是诗歌京剧名家荟萃之地。尚和玉进了玉成班,又经过一番摔打和起伏,在一出《收关胜》中饰演关胜一角,大获成功。他从三张桌子搭起的台子上一个“云里翻”稳稳落地,征服了全场。1900年庚子事变后,尚和玉回到天津发展,长达25年之久。此间往来北京、上海等地,红极一时。后从师于著名武生俞菊笙,即当时武生三大派之一的俞派。尚和玉得到了俞之内弟张玉贵、俞之姐夫张虎山二位老师的精心培养,艺路大开,后到津门及东北各地演出,崭露头角。他武功扎实深厚,身段、把子、架式、气度稳练大方,唱、念咬字真切有力。为人敦厚,演戏严肃认真,为同代杨小楼所推重。他的艺术风格是以粗犷豪壮、勇猛凝重著称,并有自己的创新。后来与杨小楼各自光大俞派艺术,并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杨派与尚派。尚和玉凭借一身绝技,在《四平山》中演活了李元霸,每次演出都会博得满堂喝彩。杨小楼对尚和玉精湛的技艺推崇备至,曾发誓不演李元霸的戏。
  1926年,尚和玉应梅兰芳之邀,参加了梅剧团,与梅兰芳同台演出的剧目有《长坂坡》、《金山寺》、《凤还巢》和《太真外传》等,之后,尚和玉定居北京。在他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他曾同孙菊仙、余叔岩、杨小楼、翁偶虹、刘仲秋、钱宝森、言菊朋、陈德霖、周信芳、马连良、刘喜奎、王又宸、章遏云、奚啸伯等等著名演员同台演出。上演的剧目还有《晋阳宫》、《伐子都》、《定军山》等。尚和玉作为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作为一个流派的创始人,他十分注重新人的培养。早年尚和玉曾在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20世纪30年代应邀到天津稽古社戏班任名誉社长、特邀教师,亲自主持子弟班的教学工作。培养了李元春、张春华、徐俊华、蔡宝华、刘武华等许多剧坛后起之秀。建国后,尚和玉在中国戏曲学校执教,又培养了一批武生人才。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有人将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尚”,有人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尚派传人有韩长宝、朱小义、娄廷玉、傅德威、侯永奎和天津稽古社的蔡宝华等,他们在继承尚派的基础上分别有所发展。《四平山》是尚和玉最著名的代表作,《艳阳楼》、《铁笼山》、《挑滑车》等剧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比较重要的剧目。1957年,尚和玉病故于北京。诞辰: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逝世:1957年,农历丁酉年
  
董湘昆

  
  董湘昆,男,京东大鼓演员、职工曲艺家,天津市宝坻区方家庄人。
  从1952年开始在基层工会文工团以相声、曲艺剧、单弦、京东大鼓、清唱、河南坠子等形式进行演出。1953年参加天津广播电台业余广播曲艺组学习演唱。同年,他担任文化宫和平区工人俱乐部业余曲艺团团长。此后他到天津艺术学校戏剧班学习,毕业后演出话剧、曲艺剧,后来侧重于京东大鼓演出。
  1954年拜刘文斌为师,专攻京东大鼓。他不仅在继承老一辈艺人的唱腔和表演风格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他嗓音宽厚、发音甜润、字眼清楚、乡土味浓,赶板、垛字、闪眼、落字、窍口灵巧。他的演唱朴实真挚,刚健稳重,充分表现了京东大鼓淳朴健康、豪放爽朗、顿挫分明、抑扬有度的艺术特点。为了使这一曲种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他还对唱腔不断进行加工和丰富。
  二十多年来,在天津市历届职工业余文艺演出中,他的演出都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称赞。1956年董湘昆参加全国职工曲艺会演和全国会演、全国调演,《模范孙桂珍》、《白雪红心》、《送女上大学》获奖后出版唱片。1980年被推选为区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曲协理事,同年加入中国曲艺家协会。1982年在从事舞台生活30周年纪念会上获天津市文化局和市总工会授予的“工人业余曲艺家”称号,并获得全国工会积极分子奖章。
  诞辰:1927年,农历丁卯年
  活动年表
  2005年7月29日,农历乙酉年六月廿四日,晚: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天津专场演出在京上演
  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天津曲艺专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亮相。这台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参演的优秀节目精彩纷呈,既不乏展示天津丰厚曲艺底蕴的保留节目,也有不少富于时代特色的新创作品,带给首都观众美好的艺术享受,演出现场不断响起掌声、欢笑声,专场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树文,天津市委副书记刘胜玉,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副主席黄宏等出席并与首都千余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领导同志登上舞台,祝贺演出成功。
  天津是我国北方曲艺的发祥地,是闻名全国的曲艺之乡。为了充分展示天津的曲艺风采,第五届中国曲艺节组委会专门邀请天津组成曲艺专场进京演出。根据天津市委宣传部的安排,天津市文联、天津市文化局等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调集天津市专业业余优秀曲艺演员排演了这台构思新颖、内容丰富、曲种多样,新作品与传统作品交相辉映的专场演出。
  专场演出在刘渤扬、刘迎、李玉萍、王建梅、陈丽华、郑菲六位曲艺新秀表演的主题曲《津门曲坛花似锦》中拉开帷幕,体现出天津曲坛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青年鼓曲演员冯欣蕊、张楷、王哲、王莉相继登台献艺,演唱了《丑末寅初》、《秋红赋》、《宝玉娶亲》、《黛玉葬花》,四位文艺新星的出色表现,先后掀起场内高潮。
  相声演员刘俊杰、王宏的戏曲伴奏相声《玉堂春》,相声演员佟有为、马树春的相声《新编卖挂票》给观众带来开心的笑声。中年鼓曲演员籍薇、刘秀梅、郝秀洁、高辉表演了《二泉映月》、《骏马赋》、《百亭争秀》、《春来了》等获奖佳作,醇厚的韵味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张志宽、李少杰、王佩元的快板书《千古绝唱》,韩宝利等演奏家的七音换手联弹等特色节目令人耳目一新,大受欢迎。宋丹红、郝建华、郝建强、张杰、张万年和年仅7岁的小演员勾煦阳的串场节目活跃了现场气氛。演出最后,老艺术家花五宝、王毓宝、苏文茂、董湘昆等率众弟子登台,共庆第五届中国曲艺节举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把晚会推向高潮。
  许多曲艺界同行和北京观众观看演出后,对天津曲艺队伍老中青少幼五代同台的精彩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天津不愧为曲艺之乡,整场节目个个精彩,满台生辉,推出了一批新作品,展示了一批新人才,探索了曲艺表演的新形式,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充满了浓郁的时代精神,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一批青年演员的出色展示,更让人看到了天津曲艺事业的蓬勃生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6 20: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