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17|回复: 4

教育时评:下基层何必如此隆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8 20: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领导下基层视察、调研、检查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应该是一种常态。但近日,网上有帖报料,四川某县教育局领导视察学校常规管理现场会时,场面颇为隆重,“领导视察似阅兵,学生夹道唱赞美诗”。一时舆论哗然。旋即,教育局解释,现场学生是在诵读国学经典,并非夹道欢迎,而且地区之间有点时差,绝对没有影响上课。
  该县教育局领导视察学校,有没有影响学生上课,我想真相自在当事人心,暂且可以不论。但我们的领导应该如何下基层、进学校的问题,倒是值得一议。
  领导下基层视察、调研、检查工作,既是了解实情,以利实事求是,也是体恤民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所以就应该是一种服务,就应该抱着一种不耻下问、不厌其烦的诚恳态度,走进课堂、食堂和办公室,到学生和教师们中间去,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状态,倾听他们对教育的真实想法、对改革的真情实感。就应该多倾听、少扰民,多尊重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少随意改变行程、议题。然而,我们有些领导偏喜欢兴师动众、前呼后拥,进学校走马观花,听汇报蜻蜓点水。结果,教师和学生常常连领导的面都没见着。因此,有些学校也就习惯隆重接待,迎来送往,不少师生自然就成了临时的仪仗队和接待员。这样的视察和程序,也许司空见惯,但老百姓的不满也显而易见。
  这里有必要重提去年教师节,温总理到北京35中听课的几个细节:一是要求学校“三不变”,课程不变,上课教师不变,听课学生不变;二是中午和学生一起用餐,食堂菜单不改;三是总理事先了解了课程安排,听课时做了详细的笔记,评课时说了中肯的意见。细节虽小,但可见其精神,这样的下基层,才会让群众心悦诚服,喜闻乐见。
  领导如何下基层,其实是一面镜子。它既能照出干部的观念和作风,也会折射出群众的情绪和向背。日理万机的总理为我们做了一次真实而朴素的示范,而该县教育局领导意料不到的尴尬也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警示。
  时值岁末年初,照例又到领导下基层的时候,但愿干群双方多收获些真诚和温暖,舆论之中少见些质疑和恶评。
  《中国教育报》2010年1月16日第2版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花开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0: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起了我们区的千分评估,哎!彼此彼此!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21: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人怕当官,穷人怕有钱。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21: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隆重行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22: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千年的传统 岂可轻易就丢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6 07: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