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19
UID39688
注册时间2009-7-19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10-5-12 08: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大的利益集团使中国的宏观政策陷入瘫痪,这将产生不祥的长期影响。地方政府把高地价看作生命线。国有企业不希望利率上升。出口商强烈反对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宏观政策已经沦为可怜的精神疗法,依赖媒体上官员的只言片语和微小的技术性举措恐吓投资者。与此同时,通胀势头继续加剧。除非中央政府咬紧牙关做出选择,否则经济或许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出现破坏性调整。
第一要点是,因为制造业的利润开始下降,开支又需要增加,地方政府已经靠房地产部门获得收入。20年来,吸引工商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沿海省份通过促进以出口为导向的行业走向富裕。但是,5年来,这种经济状况已经改变。上升的成本严重抑制制造商的利润,地方政府现在大多提供补贴以吸引企业。真正的收入游戏已经转向房地产。
第二,对国有企业的优惠贷款使这些企业迅速扩张。内地的债务主要是国有企业的债务。家庭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其实是付给政府的钱。让利率保持在极低水平已经成为保护国企部门的国家政策。通胀之类的其他考虑都被抑制。
第三,中国的出口商受到成本上涨和全球需求疲弱的影响,他们强烈反对人民币升值。新劳动法、税收上升和更严格的环保标准等也是他们不满的原因。这些企业仍然在中国制造部门中占据半壁江山,有能力影响政府政策。
中国目前的政策组合是给供应方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补贴。过去的补贴是低工资和低资源价格。现在,资源价格高了,工资也在上涨。高地价和低利率已经成为国有部门的两大支柱,以减轻出口部门的负担。高地价和低利率其实是在对家庭征税。从本质上说,中国老百姓的工资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却损失很大:房子越来越住不起,利息收入也明显减少。这种情况表明,国有部门规模过大,而效率过低,无法仅靠市场力量生存下来。这种宏观困境体现的其实是体制问题。
中国的政策走过直接阻力最小的货币扩张和资产通胀之路。资产通胀背后的主要目的是政府可以从中征税。这给人们追逐迅速致富的梦想提供了场所,而且只要市场上升就受到欢迎。这还为影响力巨大的内部人士提供机会。中国近年来的政策一直支持资产通胀并非偶然。
中国资产泡沫的发展速度很可能是史无前例的。住宅存量、正在施工的项目和收受地产抵押给予长期贷款的地产银行可能是GDP的3倍。它们的价值7年前还微不足道。北京、上海的住宅资产价值与GDP比率和1997年的香港相似,其出租收益也与当年的香港类似。此外,内地还创造出空置房这个独特现象。我猜测其数目在1000万-12000万套。
中国的泡沫破裂后将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但是,中国有很多人希望维持泡沫原状——不扩大,也不缩小。但是,市场扭曲的时间越长,最后的报应就越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