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999|回复: 0

[春秋] 一江春水(陈维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1 17: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煜因亡国而名声鹊起——确切地说,从帝王之尊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命运落差使他心情变得抑郁、苍凉与悲壮,词风也一改先前绮丽柔糜为沉郁放达,意境深邃、邈远,眼界遂开,世人才晓得历史上有这么一位擅长作词的末代君王。足见李煜以其文采辞章名显后世,而非帝王身份。这何尝不是对这个亡国之君的一种补偿呢?尽管李煜极不情愿去享有这个死后的美誉虚名。——他更愿意做他的皇帝老子,一直做下去,哪怕被世人骂作荒淫无道,也不想去折什么词人桂冠。谁不愿享个现世清福呢!
  有人说李煜荒淫误国,这实在抬举他。他怎么够格儿呢?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一盘散沙,天下局势分崩离析——政权割据,一派混乱;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小国寡民,焉能久立?又怎能与大汉雄风和盛唐宏阔相提并论?李煜即位之时,南唐局面已呈颓势,实则已奉新立的北宋为正朔。况李煜乃一文人,吟诗作赋是他的拿手;做皇帝、玩权术并不在行。最打紧的是他没有驾驭别人的权利欲望。被逼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显然是一种桎梏和折磨。所以,他虽有文采却不愿批阅奏折,虽有聪明的头脑却不愿为国事操劳。只是半推半就,推掉政务,就近俗乐,敷衍塞责,苟且偷安。胸中虽无帝王的治国韬略,却享有帝王级别的优厚待遇:管弦呕哑,舞殿长袖;花前月下,美人相拥;填词作赋,其乐融融。他很留恋这种轻佻雅致的生活情调。他是填词的高手,却是政治上的白痴。一个沉溺于自我情感体验的人,一个醉心于琴棋书画的人,一个流连于花间幽径、裙带云鬓的人,在现实面前总有些弱视和失聪——他本是只绵羊,有着温顺的性情,一双困惑无辜的眼睛,一付咀嚼牧草的细密牙齿。他的天地在牧场,他的玩伴是阿猫、阿狗和女人。有一天,被人按在龙椅上,开始茹毛饮血,这肉食动物的习性和菜单不合他的口胃。一个处君王之位却不懂权术、不思进取的风流文士,即便不被外敌灭掉,也要被奸人剔除。看来李煜的悲剧命运是注定的:一者因其政治上的软弱,二者乃时势使然。
  责任与能力相匹。于这些徒在君位的政治侏儒们,又能将其怎样呢?“问责”他们纯属荒唐,对其作道德、气节上的评判同样显得幼稚可笑。古来济世之才尚不敢逆天而动,何况这些身处末世的刘后主、李后主和陈后主们呢?这些温情的、柔顺的绵羊、羔羊们一向是乱世的牺牲品和替罪羊!
  作为王权象征的李后主寿终正寝,这本就矮化的君王不值得怜惜。相反,以词人面目出现的李煜却熠熠生辉。这束穿越时空的强光是那样纯净、眩目与持久,令后学刮目、心悸,让昏聩者清醒,使躁狂者镇定。从此,词界洞开,意念渐深,姿态完好。宛如娉婷的少女,清丽宜人;恰似溽暑的浓荫,凉爽身心。
  归顺后的李煜失去了昔日王者优游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展翅腾挪的空间。他思念故土,向往自由,眷恋玉砌雕栏的宫廷生活。“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他心情无限悒郁,太息不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凄苦别愁竟似春水绵长,永无穷尽。此时的李煜仿佛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一个降王的宿命。李煜不比乐不思蜀的刘禅,后者是浑噩的、麻木的;而他则是醒悟的、敏感的,尽管这迟到的清醒更令人心痛。作为性情中人的他,注定不是一个好皇帝。江山社稷在他眼里不过是满足个人奢靡生活的凭靠,那个只有特权阶层才可以享用的小天地才是他魂牵梦绕的安乐窝。这份“故土”的或缺彻底毁掉了李煜心中最美好的念想,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就这样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社稷的倾圮怎能不成为他心中永久的痛呢?一个囚禁的性灵,一个受屈的意志,一个愁苦的灵魂。忍辱含垢,苟且偷生。这无法排解的忧思苦闷只能借诗词聊以自慰——那是生命的注脚,是心灵的滴血。他将洞彻的眼光与深挚的感情用工整韵律的清词丽句表达出来,成为千古绝唱。然而,再好的词句也不能医好那颗行将就木的心,即使宋太宗放他一马,他的余生还能苟延几时呢?山河沦丧,故土难回,一个苦闷伶俜的灵魂无所皈依。这“一江春水”的离怨,也只能以生命的了结画上句号。
  李煜走了,带走了满腔愁怨与孤苦。走向那期盼已久而又唯一能化解愁肠重结的方便法门。他将残余的生命化作不朽的清丽词句,留给世人,昭示来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6 11: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