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37|回复: 6

教育的最大问题———瞎折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9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的最大问题———瞎折腾
    -----魏书生老师报告观后感
    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之后,心中很多疑惑被解开,同时对魏书生老师的幽默诙谐下的教育智慧深表钦佩。魏老师告诫教育界“不折腾”让本人深受触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是在“瞎折腾”。

    如今中国教育思想流派众多,今天这个提法,明天那个提法。如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现在不提了。由于大多数人没有领悟素质教育的精神使教育走偏了道,越走越远了,于是现在又反对这个提法,郑重其事的又回到应试中来,而且比以前更变本加厉。杜郎口教育搞的不错,大家一窝蜂拥过去了;合作学习也不错,大家也学了;学案教学很好,我们跟着做了;我们县又搞了有效教学,没搞什么研究,就带着几篇七拼八凑的文章去参加国家研讨会了。在学习别人模式时,却从来不正眼看一下教育的实质,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无非是上演了一出历史闹剧罢了。即使想了好几年,终于想出了别人没有或鲜见别人一提的东西,也不过是想出出风头,显摆显摆,对于教育只是折腾了一把。

    总之我们事情做了不少,但是有几样是科学的,有几样是没有脱离教育本质的,有几样是符合自己实际的,恐怕很难说。把魏老师的不折腾反过来说瞎折腾倒是很能说明问题。否则,我们的教育则呢吗就没见多大进步呢?

    我们要想做好教育就不要瞎折腾,要想不折腾,我们就需要用科学从多方面去审视我们的行为。

    首先看看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学相长每个人都会说,但是在课堂上不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在教室里大唱独角戏,显然与教学相长背道而驰。我们应该考虑将教材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要让学生主动去研究探讨学习内容。我们需要转变我们的观念,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倾听中去欣赏我们的学生。

    接下来看看考试。我们考试生怕学生知道题目,好像这样就不是考试了。我们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就需要向办法让考试发挥出这个作用,无论什么办法,这个作用发挥的越充分越好。教学与考试不分离,这是教育科学的要求,统考、联考是有害的,考完还要排名次就更加错误了。魏老师说考试要与学生商量,这个说法好,让学生做主,他们还会不好好学习吗?

    再看看作业。考试有考试的目的,作业也要有作业的目的。学生不同,作业在形式、量及内容等方面都要有所区别。科目不同作业形式也需要改变。比如语言教学,学生的作业重点需要放在阅读上,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合理,不科学的作业对学生学习是有害无益的。联合国对书面作业做过调查,调查涉及20多个国家,结果发现,作业越多的国家,学生学业越差,作业最多的是韩国,于是学业最差的也是韩国。我们中国很幸运,因为我们不在调查范围内,但是我们可以假设,我们要是被调查的话会如何。网络里披露一张图片,在凌晨一点钟,一位家长还在看着孩子做作业,合肥四十二中初中教学质量是合肥市有名的,该学校初三学生每天作业都要做到晚上12点。我们的作业多不多,老师应该是清楚的。按照联合国的学业测试,我想我们是可以与韩国比一比谁才是真正的倒数第一的。教育部多次强调减负,但是很多学校,很多领导,很多老师和家长,不能理解减负的重要意义。结果越提减负,学生负担就越重,大家好像都在竞赛着看谁才能让老师和学生累倒一样。

    我们的工作做了很多,是不是在瞎折腾,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否则做的越多就越阻碍学生发展。因为我们的折腾已经害了中国几代人,再折腾下去,我们如何能够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让我们冷静下来,不再折腾,把工作变得简单有效,把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吧!
发表于 2010-5-29 19: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0 2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绩效工资也是瞎折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06: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行领导内行,是瞎折腾的根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06: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zhichi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01: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折腾,就不知道你干了事,就不能升迁了,管他折腾完什么样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7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6 06: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