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867|回复: 4

[其它] 黄河渡(外三首)王毅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4 0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战场的蒿草
写满家乡三月的梨花
蜜蜂飞过山梁的季节
那满坡就悄悄挂上了红晕的幔纱

哦,今朝小女要出嫁
而那个没有战死的老人
在古渡口
还在默默地等候着那个女人
早早回家!

一等就到了高粱扬花
大豆开甲
当菊花薹有人走过
他不会理睬
当天空有大雁南飞
他想着的是要拉住西天的云霞

年复一年
让长篙、木船和悠悠浊水相伴
听夜鹰和星星说话

她没有归期
只有古老的渡口
浩淼的黄河水
流向天涯

多少年过去
这老兵固执的镇守黄河
还有陈舱里的盔甲
从古战场觅回的泪水
一遍又一遍叨念着水天一色
向古渡口讲述着不屈的童话

他在黄昏时
越发想念
死难的兄弟
还在为布尔什维克撕杀?

而那个军中女人
你到了那里
哦,你忘了今朝小女已长大?

古渡口
一个老兵和他的渡船
在星辰和太阳底下
守候着日月光华

又是秋风飒飒了
黄河两岸到处飞扬着芦花
......


秋歌

当秋菊吐英
柳叶飘落
黄河岸就撒播春天的姿色
红高梁回家的季节
小花轿就扑楞楞走过黄河

大雁南飞
白棉纳蕊
冬小麦绿油油畅想着芳扉
有客自远方来
回门的队伍在乡路跳起了好看的秧歌

一年又一年
秋高气爽
醉迷了姑娘、小伙
秋天美
美不过秋天的子夜
当秋虫弹琴的时刻
那洞房里的姑娘小伙最快活!


走向遥远

寒冬,我听到你身边有大片大片
雪花的呼喊声
我看到你在子夜里正欣然地
采摘秋天苹果园的童话
夜风吹过窗棂的季节
你眺望着遥远的星河
欣喜着远天天湖两岸正草木青青

在西花园,我与你相遇
一同回归你我梦的殿堂
相约一起晚餐
相约一起笑望三月天
你的娇媚
着来萤火虫束束
身边有小溪潺潺

我真爱你,你是春天的使者
我祝愿着
大地葵花该是由你播种
大海的苍茫该是由你驰骋
你该走出你的闺房
你该和我一起在七夕的大海上
去采摘那
一弯月亮!

家乡的水草

深沉的风
敲击着家乡的黎明
一条弯弯的土路
镶嵌着遥远
是那条丝路花雨
荡涤着我陈年家乡的水草
那是一道童年的彩虹
梦幻
浅显着透来你的玫瑰红
是姹紫的记忆
在黑土地晚歌中骚动
痒痒的身体
尽情在六月河接待温存的阳光雨
季节的水草
有楚天抒的藤萝
我从梦中醒来时
天空中已升起"两个月亮"
早年徐志摩的康桥
在水湾处
那只黄鹂鸟衔着一棵水草
开始在天地间喧嚣
还想那枝青荇草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也谈《黄河渡》(外三首)的美学价值
     张树桐
     
  《黄河渡》(外三首)展示了年轻诗人王毅起写作的大气、深邃、意境和丽萃,是诗人近年来抒情诗的代表作。刊登在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月光下的迁徙》一书。获得《中国作家》杂志第四届金秋之旅诗歌奖。
  古往今来,描写黄河或与黄河有关的名诗佳句不胜枚举。从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和王维的“长河落日圆”,到贺敬之的“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以及郭小川的“来到黄河边,不见黄河面,但见溢流坝下,喷云吐雪,开放白牡丹”,俱皆脍炙人口,让人心随水动,意逐浪摇,久久回味难忘。
  今天,捧读年轻诗人王毅起的《黄河渡》(外三首),更觉别有一番绰约风姿,令具一种完美神韵。通读全诗,诗人没有激情喧景,也没有正面去写黄河,而是将透视点聚焦在古老的极具诗意的黄河渡口,通过“古战场”和一位“没有战死的老兵”及单亲“小女”与“那个女人”,还有“陈舱里的盔甲”等典型形象,惟妙惟肖地在抒情中编织了一个令人黯然神伤却又十分浪漫的爱情故事。当然,写爱情的同时,也写到了战斗的激情和对死难战友的怀念。其中,蒿草、梨花、蜜蜂、高粱、大豆、菊花和大雁、长篙、木船、星星等意像的选择,尽皆围绕黄河古渡,组成了一幅与之浑然天成、形神具备的画面。记得诗人李瑛在他那首有关黄河的诗中,曾用传神之笔这样描述年轻的船姑“鬓边插一朵红野花,将千里黄水尽映透”,只一句,便是人物形象具有了灵气与豪气。而今,王毅起传承和发扬了中国诗歌抒发与叙事、状物与写景兼收并融的写法,在短短四十一行的诗句中竟含蓄委婉地讲述了一个与黄河关联漫长的故事,而主人公正是活着的老兵、死难的妻子和征杀的战士,还有待嫁的烈士遗女。情是那样的浓,浓得像梨花的粉白,菊花的金黄,更像“浩淼的黄河水,流向天涯”。于是,在木船、河水、大雁与秋风等多景物组合中铸造了一尊“要拉住西天的晚霞”、年“年复一年,听夜莺与星星对话”、“在黄昏时越发想念死难的兄弟”、“还在为布尔什维克厮杀/在星辰和太阳底下/守候日月光华”的老兵高大形象。这里,“盔甲”象征着老兵当年的征战,“红晕的幔纱”预示着小女的即将出嫁,而“长篙、木船和悠悠浊水”则陪伴着老兵的晚年,形神一体,天衣无缝。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首诗的意向和意境都是十分凄美的,只因故事本身就是悲壮愈烈。已尽精神恍惚老兵默默的等候,是幻想那永远“没有归其”的妻子“早早回家”,年复一年的守望和叨念,是因为女儿渐已长大,而更加思念当年的军中伴侣。只有这样情与情、景与景的契合,才有了这组娇美的抒情诗作,她人性化的独特和独到之处,叫人拍案叫绝。
    无疑,诗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形象的组择,白描也好,重彩也罢,均需寓理于情,寄情于物,在想象中构成意像。试想拜伦的“她走在美的光环中,仿佛是晨露映出的阳光”,意像是多么美妙。在王毅起组诗的《秋歌》中,这一特点表现的也是淋漓尽致。诗人以吐英的“秋菊”状秋,以飘落的“柳叶”感秋,以上扬的“红高粱”赞秋,于是便有了秋姿秋色中娶亲的“小花轿扑楞楞走过黄河”。不久,“大雁南飞,白棉吐蕊”,嫁出的姑娘自然又要回门了。这里,诗人只用一句“在乡路跳起好看的秧歌”,便写出了那种省亲和丰收同步而来的欢乐,真乃平中出奇,小中见大。而后,诗人又由这一娶亲、回门的场景展开,想到了更远的金秋,更多的姑娘小伙和美丽的快活的子夜。仅仅十七句就写尽了黄河岸边的风俗风情与风光,给人以不同反响,这是需要诗人要有功力的,否则是难达如此境地。
    在组诗的第三首《走向遥远》中,诗人则通过雪花、苹果园、窗棂、星河、草木等具形具像,写出了理想的大自然和梦幻般的回归。而回归的“殿堂”,有相约的“晚餐”,有笑望的“三月天”,还有“萤火虫”和流淌的小溪,抒发了一种跨越理想时空的境界。这些及平凡天地间的万物,在诗人笔下,青云流水,活灵活现,自然性的给人留下了令人神往的意境。正是在这以形散而神聚的铺垫之上,诗人开始直抒胸臆,在“播种葵花”、“驰骋大海”之后,一下子让理想中的“你”走出了“闺房”,和诗人一起去采摘“那一弯月亮”凝成了诗眼,实在浪漫至极。这正是王毅起诗歌甜畅、浪漫传神之处。
    毋庸置疑,王毅起的山水诗篇大多具有这种形神具备、情景交融的特色。在大自然的旅途中,他状景写物,寄情抒怀堪称升华了早期那种以质朴见长或近似记实之作。但其表维美、其里淳朴;其理率直,其境幽幽,这当是另一番意韵。该组诗《家乡的水草》中,这种特色更是显而易见,让人不期然地想到了徐志摩的《雨巷》和《再别康桥》,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听,“深沉的风/敲击着家乡的黎明”,似有阵阵回音过耳;又道“一条弯弯的土路/镶嵌着遥远/那是丝路花雨/荡涤着我陈年家乡的水草/那是一道童年的彩虹”,由恰如重游乡间梦境。接下来,诗人围绕“水草”,又浓墨重彩地选取了“玫瑰红”来渲染“梦幻”,用“姹紫”来追述“记忆”,生动的笔逐均受到了有声有情的效果。而被“骚动”的“黑土地”、“痒痒的身体”和“六月河”、“阳光雨”,乃至舒展的“藤萝”、水湾处的“黄鹂鸟”等意像的自然铺展,不由让诗人由家乡想到了“康桥”,真乃心游万刃,情达境灵。最后,诗人只用一句“油油在水里招摇”,便使“家乡的水草”,有着江南永远的灵秀,这正是人们向往的绿色、热恋自然的神游之笔。
     谈到这里,不由想起诗人毅起的灵性与爱好。他热爱家乡,恋情大自然,更喜欢漫游祖国大好河山,所到之处,皆有大量诗的火花的迸发,所作诗篇也天然浑成,毫无造作之意。这《黄河渡》组诗该是代表作之一。从中,让人深深感悟到诗人的功力和诗歌的魅力。愿浪漫的遐想,美妙的形象,深远的意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常陪诗人毅起梦回故乡;有道是灵性的诗人在今后漫长的诗的生命中栽下的那颗常青藤溢流天涯,洒下一路更动情的诗花。
发表于 2010-7-14 18: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HOHO不错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20: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快乐晓生) 的帖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21: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快乐晓生) 的帖子

超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21: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篇期刊里走就收集过了,真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6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