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
平均温度是16℃,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此时前往,舒适的气温感觉就像当地的翡翠一样温润。
于我而言腾冲是什么?是长在云贵高原上的另一个江南?是让人乐不思蜀的火山热海温泉?是有着奇特景观的火山城?抑或是辗转在北海湿地一块块能四处漂移浮于水面上的草排?
和顺乡感受最自然的古镇 前往腾冲,必去和顺乡,而到了和顺乡,一定要走进那些小巷深处的侨乡人家。时近黄昏,还未到达古镇,我便望见了古镇民居上空升起了袅袅炊烟。跨过青石拱桥来到古镇的外围,古镇民居顺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从古镇前穿过,不时有村妇在青石板上捣衣洗菜,白鹅和鸭子们在旁边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少去了白昼众多游者的喧嚣,夕阳的余辉下,眼前这一切显得那么安逸、宁静。我庆幸在这个时候遇见到最自然、最真的和顺。静心地参观和顺图书馆、艾思奇故居、元龙阁等古建物,也走进了当地居民家中作客,一路游走,无需地图和向导,一切只随心意,我却能感受这小镇风雨上百年的苍茫不惊……
远远地瞧去,北海湿地与乡村的水田并不差多少,可深入其中亲近它,则是另外一番味道
热海泡露天温泉
一说起腾冲温泉,在京城这种天气里,我不由自主地想念。腾冲的温泉很有名气,热海的大滚锅天然形成的温泉足有97℃的高温,不停翻滚,连靠近都觉得吓人。不过泡温泉可不会使用此水,在腾冲热海景区,大大小小有许多温泉眼,温度偏高,且富含各种矿物质。逛完热海景区,换好衣服,进入浴谷区,温泉层迭的树林里缥缈着白色的水汽,有的池间距离虽近,却有自然绿植分隔开空间,非常静谧安逸。泡热海的温泉功效了得,当地人说“来时人背轿抬拐杖带,走时抬头挺胸脚步迈”,不管夸张与否,反正园中所有大小各类池均被我泡了个遍,泡得面色红润,身上皮肤滑腻腻的。泡完了,选择“地热熏蒸”,在单层木房内地下铺满松枝,隔着竹席,地热熏着松枝的香气传送至全身,让人不免昏昏欲睡,也是极爽。
北海湿地草排在漂浮
距县城十来公里左右的北海湿地很特别,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我们所见到的成片成片的草块都是漂浮在水面上。倘若你以为水很浅,草生长在水底泥上,那就错了,实际上成片成片的水草的根须经过千万年的生死串结而成,厚度大约在1米,被称为“草排”,下面水深足有十几米。当地人以前经常把分开的一小片草排当船来划,捕鱼虾。如今为了环保及安全,湿地被保护起来,草排也是分片对游人开放,人工搭起的木板平台桥一直延伸到湿地中,供游客穿行于草地上,欣赏周围美景。不过乘坐游船深入漂浮的草排中,穿着雨靴体验一把“踩”草排的经历,却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儿。
西昌邛海
西昌年平均温度18℃,有“春天栖息的城市”之称,邛海在西昌古城南方5公里处。
春日般暖暖的阳光下,躺在静如处子的邛海湖边,一边品茶,一边看着湖面上戏水的沙鸭,暖暖微风不时拂面而过,这样的日子好惬意……
如同我国一些高原湖景一样,邛海以恬静著称
先上山再下海
四川还有海?是的,有海。在四川的凉山州,在中国的卫星发射地——西昌,就有这么一个海。不过它只是一个地质构造运动时地层断裂而形成的大型湖泊,如同在群山之中镶嵌着一潭碧水,不知何时起人们给她起名“邛海”,似从碧蓝天际跌落的一角,横卧在松柏层叠的泸山一侧。游泸山邛海风景区,白天可以先步行或乘车从泸山山门牌坊登泸山,泸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庙宇相连。登上高处,邛海景观尽收眼底,山下湖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湛蓝,点点渔舟点缀其间,令人心旷神怡。到光福寺大门,买门票(3元)进门后,可观赏到明代铜铁铸佛像、数千斤重的大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寺庙内还有两棵国家级保护对象——汉、唐时期的古柏树,树身有两人合抱粗,枝干遒劲、姿态美妙,可谓奇树。过了五祖庵沿松林中山路向上走便可到达海拔2317米的泸山的顶峰——了望台,全程约8公里。午餐可在山上品尝西昌特色小吃凉粉、冰粉以及味道可口的泸山豆花饭。下山后到邛海公园乘乘小船,然后到对岸小渔村靠在沙滩椅上喝啤酒,品尝烤鱼、虾、贝等海边烧烤美味,如有兴趣还能骑马玩乐。
冬季天净水明,红枫翠柏,倒映湖面,美不胜收
临岸看夕阳泛舟赏银月
吃饱喝足后已是夕阳西下时,也是邛海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候。夕阳余辉映照下的邛海,湛蓝的湖水渐渐呈现暖红色调,泛着金黄色的波光,暮归的渔船划出的一条条航迹、不时飞过的一只只海鸟……构成一幅醉人的美景。从小渔村眺望泸山剪影,婉若一位曲线优美的裸女仰卧海边,美丽妩媚之至。此时坐在岸边,听着轻轻的浪涛声,吹拂着凉爽的清风,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一切旅途劳累顿时烟消云散。夜幕降临时游邛海也是别有情趣的,如是在农历的上半月,选择一个天气晴朗、邛海风平浪静的夜晚,到观海湾或邛海宾馆临海栏处,叫一杯大凉山特产“螺髻山”牌苦荞茶,边品香浓的苦荞茶边赏邛海月色风光,或干脆租条小船来个月夜荡舟邛海。明亮的月光下,邛海湖面银光闪烁。明代诗人杨升庵留下“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的著名诗篇,想必也是面对此景而诗兴大发之作。此时定能亲身体会到“清风雅雨建昌月”绝不是古人的溢美之辞,“月城”西昌名不虚传。
西藏察隅
在冬季比林芝八一镇地区更暖湿的是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察隅。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东临云南省德钦县,南与缅甸和印度接壤。
在众雁南迁越冬之际,藏东雪山那端,中、缅、印三国交界处的密林深处有一片温润的土地在静静地等候着有缘者的邂逅。这里没有常规避寒胜地的喧嚣和拥挤,也没有贵得离谱的度假消费,这里只有免费的阳光、氧气、森林和纯净、清新的藏地民风。
高原湿地上矗立的黑色牦牛健壮威武,在金字塔般陡峭的雪峰前驻足凝望远方
雪域魔境摄人心魄
察隅县在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垂直高差悬殊。车辆从然乌至古玉要翻越海拔近4800多米的伯舒拉岭德姆拉山垭口,经过垭口,越野车上的众人纷纷下车,凛冽的寒风直扑裸露在外的面颊,耳旁一片寂静,皑皑白雪上只有五彩经幡猎猎作响,大家三三两两围绕着经幡转了一圈,有人顺手轻轻地在玛尼堆上摆上了一块小石片。
从古玉开始大地渐渐泛绿,层次分明的立体景观呈现在眼前,四周雪山之巅遥遥相望,群山及胸一直向下披覆着浓郁又茂密的森林,丝丝轻如薄纱的云层淡淡地旋在山腰,山麓处绿松石色的河水潺潺而过,或四方或长条的田块时常跳入眼中,山下湿地间健壮的黑色牦牛骄傲地顶着那对锋利而坚硬的犄角瞥视着身边红红绿绿的过客,犄角后金字塔般刀削斧砍般陡峭的雪峰亮晃晃如神秘的雪域魔境摄人心魄。顺路南下,经过古玉的天然野生桃林,路旁灌木和松林多了起来,明显感觉氧气充足,海拔越来越低,身上的羽绒服早就挂不住了,车内只穿一件普通户外夹克即可。
从然乌到古玉要翻越海拔近4800多米的伯舒拉岭德姆拉山垭口,过了垭口后气候逐渐温暖湿润,向亚~热带景观过渡
做客僜\人民俗村
次日拜访下察隅镇沙琼村,沙琼村为察隅县下察隅镇一“僜\人”聚居村,村口木牌上标注着僜\人现分布于上、下察隅,总人口1300多人,是国家尚未识定的民族,2006年1月这里被县政府授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也是僜\人民俗村。只见身穿红色彩条棉麻坎肩,头裹白巾,肩挎短佩刀的一位长者已然等候在村委木楼前,他就是阿鲁松,以前的头人,现在的村委会主任。随着阿鲁松的脚步,我们进入了一个芭蕉丛丛、绿茵掩映的世外桃源。每家每户用木篱笆或石块围出自家的小天地,粉色、黄色的小花肆意地爬在围栏墙上,房屋有双坡顶或四坡顶的单层木板房,也有土红色砖房,还有上下两层的木质吊脚楼,一般下层很低,作饲养牲畜用途,上层住人。阿鲁松的院中种植着蔬菜、花卉、果树和观赏植物,院落墙角下跑着数只母鸡、鸡仔,看上去一派暖融融的田园野趣。在客厅坐下,阿鲁松介绍说僜\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所以原先只能使用结绳或刻木记事的方法,现在政~~府支持,村中孩子都接受学校正规教育,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至于客厅进门显眼的牛头墙,阿鲁松特别自豪地说,僜\人非常好客,每逢节日必宰牛款待邻里,谁家宰了牛,又必把牛头挂在自家墙上,这样客人一进门就知道主人家的富裕程度及待客之道。
一转眼即到午餐时间,阿鲁松的妻子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当地最有特色的食物“手抓饭”,是拌饭、鸡腿、鸡汤和辣酱组成的,以手指抓捏或使用汤匙均可,抓饭喷香扑鼻,杯盏交换间就被一扫而空。饭后闲侃,阿鲁松是当地名人,常去北京等大都市,见过市面,口才颇佳,谈话之间经常有村民登门求见阿鲁松,讨论的都是村间或邻里事务,60多岁的阿鲁松看来“公务”是相当繁忙。下午四点多,窗外绿色山体上橘色的阳光带提醒了我们一日之中最美的时刻已经到来,告别阿鲁松,走出屋门,抽空思绪,任由身心曼舞于婆娑的芭蕉影下,仰头扩张胸肺深深呼吸,如春的气息沁入血脉,如果山外是寒冬,那这里一定是可舒筋润腑懒洋洋窝冬的温馨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