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0
UID46149
注册时间2010-8-13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1.大悲心就是不忍一切众生受苦而欲拔除痛苦、给予安乐的心态。之所以为「大」,是因为「如来于一有情起大悲时,与一切有情而无有异」。如果没有这个「不舍一切众生」的
心态,就不是大悲心。
2.大悲心可说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因为佛是从菩萨生的,而菩萨的菩提心是依据大悲心生起的——大悲心是菩提心之因。
3.月称著作《入中论》时,在礼敬赞里提到,大悲心是诸佛的种子,在成佛道上开始、中途、最后都须修学、长养。
4.「大悲心是菩提心之本」,将来能够成就佛陀的一切功德,全都依大悲心的修习而来。
5.慈悲的善巧与空性的智慧,应永不分离,犹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
6.徒具悲心不足成佛,仅靠瞭悟空性亦无法得证。菩提心能息除一切逆缘,能圆满自、他一切心愿。
7.菩提心有两个面向:一是为了一切众生,二是智慧的开展。菩提心是智慧的开展,证悟空性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
8.菩提心是为了一切众生福祉,企望成就完全证悟的利他心态。
9.菩提心绝不会因为有人不承认它而感到苦恼。
10.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菩提心而奋斗。
11.在发出慈悲与爱的同时加上领悟空性的智慧,是十分有效的。
12.既然发菩提心——为造福众生而求觉悟的利他心,就必须修四无量心:也就是慈、悲、喜、舍。
13.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乃是引发菩提心的重要动力,对激励利他精神有很大助益。
14.努力想通是什么在阻碍自己真正成为佛,进而发现,阻碍在于有爱恨心的情绪起伏不定。为了克服爱恨的情绪影响,所以要修慈悲喜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