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18|回复: 0

锤头皴与邱汉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3 17: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创新是中国画“标意”于每个画家的一道难题。所谓“标意”的“标”,就是在中国画传承主线中,以中国画历代学术经典文化为传承的标杆尺度;“意”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创造,就是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怀,从而符合中国绘画艺术的大理念。标新立意就是说我们的作品要与时俱进,墨随时代。然而这种墨随时代,它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根之木,它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开拓与进取的时代新风。

      中国画是用“笔”“墨”为构架的两大支点,因而传承千年不败。笔与墨:笔是有形之物,在作画过程中通过运笔来塑造各类主体从而产生了种种运笔方式;而墨是无形之本,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哲学精神,是一种“无与有”意识的展现,它表达着绘画者彰显与内敛。当今人们在对中国画认识中,对笔墨普遍存在着一种肤浅的认知,把对笔与墨的认识混于一谈或含糊不清,都看成是一种有形之物。千百年来从中国画的起源到现在,人们总在不断地积累创新和发展,中国画从一种图文走到了一种思想,走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精神情感表达。这种情感的表达,是社会的体现,人生的阅历,思想的修为,道与德的展现,这就是中国画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画在这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创造了不少的经验和方法,这种经验和方法,我们必须要弄清它的源脉,弄清它所表达的思想意识,这就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只有在这有源之水、有根之木上加以理解和创新,我们才真正为当代中囯画的发展创造了新面貌、新思想、新格局。

      前人在山水画用笔表现方面创造了丰富的表现形式,起源以用线为主,逐步创造出各种皴法,有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等等多种技法,敷墨上也有积墨、惜墨、泼墨、焦墨等,这都表现出了前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而达到体悟自然,表现自我,是追求一种“小我”与“大我”完美统一的精神境界。

      邱汉桥今天达到了,这是一种胆识和创造!这种创造更是学知的体现,几十年里他对传统哲学思想的探求,对自隋唐以来诸子百家绘画之画理的疏理,熔南北画派为一炉,对荆浩、关仝、宗炳、李成、董巨、范宽、黄公望、王蒙、沈周、石涛、朱耷之探究,荡涤陈规,扬长避短,从而形成了自家“北势南气”的山水大格局。他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家的锤头皴法和水润墨涨法,从而在中国山水绘画中开辟了一条新方法,新途径,他的画不但雄伟壮阔,而且华滋深厚,气势磅礴,雄沉壮美,在创作南国田园小景画上又体现着意趣盎然、生机勃发、清幽灵动之美感。

      邱汉桥的锤头皴法,早在1989年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就说:汉桥的点含古接今,所绘山水洋溢着现代气息,却又来自传统,恢弘不小巧,沉静而生机郁勃。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也评价邱汉桥的画是流动着山河之美的音乐。当然邱汉桥创造的锤头皴法,有他更深更高的精神内涵和意象及要点。

      锤头皴法和水润墨涨法打通了中国绘画南北相融之脉络。锤头皴法包含锤头点皴和锤头拖皴。所说锤头皴,就是说邱汉桥的皴法象锤头一样落入纸内,这种“锤头”象是人们敲打山石之痕迹,敲打山石时发出铿锵有力的回响,它不仅含有形,而且含有一种意的传达,他的表现有大锤、小锤、点锤、平锤、侧锤、拖锤、轻锤、重锤等等,如在画南国田园时多用侧锤、拖锤和轻锤法。如画茂林则多用点锤和平锤,在体现大山雄浑气势上他多用侧锤和重锤。总之在运用上他是笔随人意,意随心发,画尽意在。

      邱汉桥的锤头皴法是百炼之锤,其作品结合他的水润墨涨法,让观者产生一种内心情感的共鸣。他的锤头点,有时象演奏家们手中的乐器,时而让音符轻轻地跳动,时而象乐章的高潮处让锤点组合起来似暴风骤雨,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有时又象敲击的战鼓,震撼着心灵,震撼着自然的豪迈,震撼着人类历史的图文。有的锤头点,轻击起来又象是精工凿玉,给人带来一幅幅美妙绝伦之作,如《恒》《屹立》《世纪魂》《众山之巅》等,他都用了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冲击着观者的心灵,使之庄严与永恒,博大与震撼,这种震撼让人们难忘。锤头皴法,锤出了北势南气之大成,势为雄浑、沉强、壮阔之势,气为磅礴、伟岸、生机灵动之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5 23: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