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02|回复: 0

中国房地产业——必须推倒重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1 20: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一”期间房子的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确实,房价的涨跌牵动了数亿城镇老百姓的心,然而房价的涨跌以及涨跌的“话语权”,却掌控在少数人以及代表少数人的利益集团手中。

文:狐说Q语     2006.05.11

(一)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五一黄金周期间,广州房产商严重囤货推高房价。一位房地产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囤货现象越来越严重了,我敢说五一黄金周,没有楼盘不囤货!”。而来自《北京娱乐信报》的消息则称:一面是房屋供不应求,涨价热销;另一面是京城六成可售房未卖出,而一些开发商却骗消费者房源所剩不多。

Q语以为这分别来自一南一北的两则报道已经很典型、很概括、很严重地说明了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及其销售现状。

更为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的调控政策始终雷声大雨点小,地方政府阳奉阴违,开发商趁“火”打劫,投机资本推波助澜!央行高层表示要警惕房产泡沫,而商业银行却无意提高首付比例;社科院忙着推出《房地产蓝皮书》,放言:中国房地产价格将长期上涨……

“这真是一个看不懂的市场!”有购房者发出迷茫的近乎绝望的感叹。这果真是一个看不懂的市场吗?!非也。“政府要房价降的办法有的是,比如新房三年内(甚至N年内)限制转让。”  “政府也不想房价跌吧?”“关键是政府想不想。”那……如果……“政府的调控还有用吗?”以上是在深圳某楼盘看房者的疑问和对记者提问的反问。

透过这些疑问我们看到的是“政策无用论”和由此折射出来的人们对政府意愿的不信任!从这一点上说,中央近两年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然失败。

(二)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呢,现在各种说法很多,但Q语以为利益集团完成了对房地产行业的利益瓜分和利益捆绑——即利益割据的形成,才是造成房价疯涨、空置率同步上升、调控不起作用的主要原因(加上部分海内外投机性资本,因豪赌人民币升值,而抢滩中国房地产市场,使得当前的局势更为复杂)。

众所周知,中国的房地产开发行业,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双轨制路线。形象地比喻是一边拄着计划经济的拐杖,一边打着市场经济的旗号,政府卖土地、开发商卖房子,靠权力和资本的强势结合,生出了一个畸形儿。所以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同政府的关系极为密切。基于这样的现实,就不能指望中央的“软”调控和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的调控政策时、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整个行业的调控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业像今天的中国这样,让整个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陷入了旷日持久的争议!也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行业像今天的中国这样,让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商业银行、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地方媒体走得如此之近,利益分割、捆绑得如此鲜明!更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开发行业像这些年的中国这样,能够轻而易举地聚敛社会财富,获取暴利(这一点从这些年胡润中国百富榜上房地产富豪所占的比例即可印证)!

如果我们画一张中国房地产业的版图,那么在这张版图上割据着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商业银行,这三股大的势力,同时还有寄生、依附于房地产业的较散的势力,如投机性游资(包括各种名称的炒房团或投机人士、海外热钱)、部分媒体、部分“代言”的专家学者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割据者”结成了目标相对一致的强势利益集团,共同分享中国房地产这块巨大的蛋糕,并在这场瓜分中忘乎所以的狂欢!所以,只要割据势力一日不除、利益集团一日不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就很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说到这张版图上的“割据者”,很有必要专门分析一下,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因为离开了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开发商就失去了权力和资本的依托,那么靠倒卖“期房”为主的他们就会落得个什么也不是的下场。所以尽管社会舆论一直对房地产开发商颇多非议,但本文却不想在他们身上多费笔墨,而只想谈谈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

A 关于地方政府

说到地方政府,这些年来在房地产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谓路人皆知。老百姓有N个理由来指责政府,比如为了片面追求高增长、追求地方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不断地拆迁征地、卖地,为了所谓政绩甚至私利,与房地产开发商结成官商同盟,坐在一条板凳上,对商品房的预售行为和价格控制不严或听之任之等等。但是所有的这些指责都太空泛,对特定地区的政府行为没有针对性,也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最终老百姓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自己纠错,或是由中央政府来个大动作。

不过,谁也没有料到最近任志强说了一句让我们的父母官很下不来台的话,而此言一出,地方政府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请看牛人任志强的原话:“作为经适房或廉租房,政府从来没有要求我们要建。当然我们联盟中也有开发商愿意建的,但是政府不给地啊。”咱们的父母官也许没料到老任会来这一腿,不过按照任志强一贯的作风,说出这样的大实话,实在一点也不奇怪。他不怕得罪穷人,自然也不会甘心替政府背黑锅!

进而,Q语想起了社科院日前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该书指出支持中国房地产价格长期上涨有五个原因。其中有两个涉及到政府的行为:一个是“供给结构失调”,一个是“地方政府推动”。先说这“结构失调”的成因,正如任志强所言,地方政府没有批拨专用土地建廉租房,而开发商用高价从政府手中得到的土地,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不可能主动地去建微利的廉租房或小单元的商品房。至于说到地方政府推动房价,社会舆论的看法是一致的,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的老百姓,在这一点上都没有争议。房价的高烧不退,地方政府难辞其咎,而中央政府要想让宏观调控有效就必须先调整地方政府手中的权力。

B 关于商业银行

还记得今年年初时,央行某地方总部公布了2005年金融运行报告,该报告在论及房地产业务时就曾表示:房产低迷将影响贷款总量的投放和银行利润的增长;将加剧房地产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企业贷款的质量,还会影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甚至引起社会纠纷。可见这些年来商业银行早就乘贯了房地产开发商这条“贼船”,利益的捆绑决定了商业银行与开发商的关系,只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商业银行是房地产市场繁荣的直接受益者,反之房地产市场低迷商业银行就会变成直接受害者。所以银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短视行为),通常会为开发商的投机行为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新建住宅的销售也主要靠银行向购房者提供贷款来维持。因此商业银行就这样成了房价疯涨的“帮凶”。

其实,现在除了持币待购的买房者外,没有谁真正希望房价下跌、或从此步入下降通道的,至多是希望房价涨得慢一些而已。因为这样才能皆大欢喜,首先是政府希望通过“支柱”产业带动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就目前来看要在短时间内转变增长方式相当困难);其次是银行希望通过给开发商和个人房贷者双向放贷,坐收渔利;而开发商就更不用说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昌盛”早给他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至于这样是不是透支未来,是不是可持续发展,是不是吃子孙业,是不是竭泽而渔,就不是他们今天还想考虑的问题了。

如果说几年前针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重重黑幕,经济学家曾发出“赌场论”和“推倒重来论”。那么反观今天的房地产市场比之于当年的股票市场又如何?是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呢!是不是也应该打扫干净再来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11 10: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