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32|回复: 0

隐忍在幸福里的辛酸(王焕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6 20: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后读过瑜琼的《莲花座》、《半江红树》、《明天是哪一天》等几篇小说,每读一篇,都被她对自己笔下那些平凡人物的真挚情感,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描述和乡土气息浓郁且于温婉之中偶尔显现出诗境的语言所打动。前不久,我再次拜读了她的短篇新作《幸福的陈大妈》,觉得她在以往只偏重刻画“单色”人物的基础上又向前跨出了一步,手中的笔能够穿透人物的表象,深入到其内心的更深层面——幸福掩盖下所隐忍的辛酸了。
《幸福的陈大妈》的情节简单且不算新奇,但作者正是以她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倾向,把一些很平常的生活琐事艺术地连缀在一起,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赋予了深刻的寓意。小说的写法很传统,讲述的是有一张象征着美满幸福的圆圆脸的陈大妈,与四个生活在城里已分别娶妻生子的晚辈之间的亲情故事。作者巧妙地选取“五一”放长假陈大妈的四个儿子携妻带子回家过节这一日常生活片段,通过描写老人家使尽浑身解数为儿媳妇们烹制美味佳肴的过程,和对儿子们心惊胆战般的牵挂,较为丰满地塑造了一个命运多舛、晚年孤独、寡言和善的乡下老媪形象,突显了她奉献一切的舐犊之情,同时也昭示了遮掩在所谓幸福美满表象下那不为人知的苦楚和凄凉。在叙述陈大妈四个儿子各不相同的生活境遇和婚姻现状时,作者也于看似不经意间揭出了种种亟待引起关注的社会病症。如赌博、算命、渴望中彩暴富而孤注一掷等流弊给家庭和个人命运带来的重创。如老年人缺乏必要的关照,夫妻间相互欺骗、背叛等一系列或已彰显或正潜伏的危机。通篇读下来,你会被小说所营造的氛围所感染,被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所打动,被人物自身难以把握命运的无奈与悲哀触痛神经,引发人性的思考……好小说之所以是好小说,除了确立主题,结构故事,使语言进一步个性化等诸多环节的完善,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人物的塑造要到位。能够用这么短的篇幅几乎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陈大妈一生的坎坷,说明作者在选材的侧重点方面,已经迈上了一个具备成功标志的台阶。
且看瑜琼笔下的陈大妈。陈大妈年轻时很风光,有一张像太阳笑时一样圆圆的娃娃脸,和两条油光水滑没过膝盖的大辫子。她的俊俏和大辫子让女人暗生嫉妒,让男人怦然心动。她原本已经定下了一个颇为剽悍的未婚夫,却有几分被迫意味地让一个甩着鞭子赶大车的小伙子娶了去,从此她走上了一条看似幸福实际坎坷的漫漫人生路。集体出工给生产队干活儿的年代,赶大车的是能人。陈大妈因为嫁给了一个能人,曾获得一般农妇渴望而不可及的闲适和把晚饭做熟“迎车夫回家,招展得很”的荣耀。如今改革开放,能摆脱在田里受大累迁居到城里挣钱过日子才算真本领。陈大妈四个长大成人的儿子,都洗净腿上的泥巴搬进了城里,有三个儿子买了小轿车,而且还给她安装了一部在邻居李大妈眼里异常神奇的电话,有什么事或想听谁的声音,只需按几个数字键便可……总之如今陈大妈老了老了,又比别人活得舒坦,过上了儿孙满堂、应有尽有、吃鱼吃肉的幸福生活。用邻居老太太对陈大妈儿媳妇所说的话来概括:“好人好事都让你们的婆婆赶上了”。从外表看,陈大妈是一位公认的有福气之人,她一辈子都这么风光,简直让“老街上”的人们羡慕得发痴。
然而,陈大妈心里却埋藏着鲜为人知的不幸和辛酸。车夫早早地走了,把抚养四个儿子的重担丢给了她,同时也给她的晚年留下了一份只能隐忍无从诉说的孤独与无助,做一个能见到老伴儿的梦都显得太奢侈。孩子们大了,像展开翅膀的鸟儿纷纷飞离巢穴,很少再回来看看,即使偶尔回趟家,也会给她带来许多烦恼。因为儿子们虽衣食无忧,但是过的都不平静,让她这个当妈的总是揪着心。“五一”节放长假,四个儿子开着三辆小轿车拖家带口全来了,这可累坏了陈大妈,她的腿也不疼了,以老迈之躯充当年轻人的体力,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四个儿媳妇,单单吃鱼一项就有四种不同的口味,需要一条鱼、一条鱼地分别烹制,何况还有其它菜肴。陈大妈做饭从不用人帮忙,“一桌菜烧得,毛巾上的汗拧出了一串水流儿”。等大家都吃完了饭,更让人头疼的戏就又开场了,媳妇们要逐个向老人家告她儿子的状。此时,儿子的过失仿佛变成了陈大妈的过失,腹内空空的陈大妈坐在矮凳子上倾听,犹如受审。特别是那新安装的电话机,在晚辈们走后经常半夜响起,一概是坏消息,搞得陈大妈苦不堪言,连个安稳觉都睡不成了,以至于因得知儿子杀人于惊恐之中瘫在了床边,甚是可怜……
瑜琼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一张象征着生活美满的圆圆脸,现实中却非常不幸的陈大妈。作者以一种慢声细语的叙述方式,用看似温软实则近乎冷厉的笔法,掀开了在幸福表象遮盖下人物内心那份难言的酸楚,使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境况集于一人之身并形成强烈反差,颇具艺术魅力。依我看来,这正是《幸福的陈大妈》在表现手法上较明显的成功之处,也是瑜琼以往只偏重描写人物的某一个方面,使其形同“单色”而忽略了立体化处理的突破。
艺术无止境。世界上没有哪一篇小说能够写得尽善尽美。《幸福的陈大妈》也如此,而且还存在着习作的痕迹。例如肖像描写明显欠缺,更谈不上传神,通篇十几个人物,除了陈大妈有一张圆圆脸(五官还不甚清晰)之外,几乎所有的人物在身型、容貌方面无法给读者留下印象。还有,语言虽朴素但过于拖沓,既然使用白描手法,就该注意白描应具备的简洁,须尽量避免哪怕是稍许的让人读着平淡、乏味的感觉。另外人物语言则要赋予更鲜明的性格特征,通篇陈大妈的话不多,儿子、媳妇们唧唧喳喳唠叨了不少,但是并没有很强烈的个性色彩。有道是瑕不掩瑜。从整体上看,《幸福的陈大妈》仍不失为一篇成功的小说。
我和瑜琼一样,都是业余作者。我们业余作者缺乏娴熟的技巧,却拥有底层的人生体验;没有充裕的时间和起码的写作环境,却能和普通百姓一道直接享受生活赐予的快乐,直接感悟命运强加给我们的艰难与忧愁。技巧通过学习是可以逐步掌握的,才华在艰苦的磨砺中也能积水成渊,而文学所要着重表现的东西,只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
业余作者都是一些地位不高却心怀崇高的小人物。我们对文学的情感很真挚,至今仍坚守着最初的写作理想。寂寞和清贫,是我们早已向命运递交的承诺,因为我们没把写作视为哗众取宠的玩笑,更没把它看作敛财的捷径,我们只把自己的文章当成了心灵的诉说。这是一种庄严的愿望的偿还。我们这些人好像欠下了还不完的愿。我们在夜半更深的孤灯下执着追求,历经坎坷而无怨,殚精竭虑而不悔,往往为了写好一篇作品反复斟酌,忽而百转愁肠,忽而喜上眉梢,犹如把生命投进激情之火中燃烧,熊熊的火光把我们的心灵照得更加明亮了。寂寞的生活因此平添了许多绚丽,清贫的日子因此增加了某种富有,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因此而显得高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11 22: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