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538|回复: 0

一个成功的失败者的06考研感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9 07: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zt
前言
有人说:失败的道路有千千万,但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去走成功者的道路就行了。
但我认为:如果你只去了解成功的人是如何成功的,而不去了解失败者的人为何会失败,那你走的所谓的“成功之路”也很难是成功的。
我就看了很多成功人士介绍的胜经,并且有两位考上的高人对我进行全程指导,但我最终没有成功。应该是因为我不太了解失败者失败的原因

,也走进了一些误区,浪费了很多时间。
我是个成功的失败者,虽然没考进清华的计算机学院,但还是调剂到清华的软件学院。能进清华算是成功,但是最终没考进清华的计算机学院

也算是失败吧。
以下是我06年考研这整个一年内的一些经历,以及总结的一些经验教训。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我的考研历程,以及其间的一些感受。
第二部分:推荐了一些参考书和一些辅导班,但是还有很多好的东西我没推荐,因为我自己没用过。但推荐的应该都是经典。
第三部分:我集中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第四部分:我推荐了一种复习的模式,在我今年走的“成功之路”上进行了一些修正。不过因为我自己也没走过,肯定有一些理想的东西在里面

。所以仅供参考。


一 考研历程
我06年的考研历程决不能简单概括为煎熬,而是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做的事和感觉都大不相同。
第一阶段:全面准备。05年3月初到05年6月底。这一阶段主要干了这么几件事:买了本《考研风雨路》看以对考研有宏观把握。经常去考研论坛

看帖子学经验,同时下点有用的资料。每周去旧书地摊上淘有用的书。听些考研名师的讲座。联系上届考上清华的师兄师姐,不时上网找他们

了解经验。
从我的准备时间来看,应该是很早的。但对于考清华来说已经不早了,而且从后期来看以为复习得早而不抓紧时间,会在后期造成极大的时间

不够用而导致极大的恐慌。
总体来说我对这一阶段还算满意,至少用少量的钱淘到了所有有价值的旧书,而且联系上的师兄师姐对我全程的复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让我

少走了很多弯路。
这时的心情是:准备得这么早,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考上的。
不过还可以有些改进:首先,去听名师讲座其实很浪费时间,去占座去听都要花时间而且那帮所谓名师决不会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讲出真正有

用的东西,他们能做的往往是宣传自己,狂打广告,所以在其他阶段我几乎没去听过。其次,由于经验不足,在买了大量好书的同时也买了很

多垃圾书,下学期还要花时间疯狂处理,有点不合算。最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要从自己的各方面出发制定计划,找师兄师姐讨论计划,到

踏踏实实执行计划。而不要过分依赖师兄师姐,套用他们的做法有时会损失大量的时间。而且要在不失整体性的同时保持灵活性,记住:计划永

远没有变化快。对这句话的体验我在最后阶段才彻底地感悟到了,那时我都没时间作书面计划了。
第一阶段的具体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数学和英语词汇上。今年英语出得比较难,读阅读觉得生词很多,很多人甚至连选项中都有不少关键词不认

识,不少没系统背过单词的人考完后都觉得考得很差,对了网上的答案,很多人觉得可能过不了小分线。
数学我用了整个3月搞定了线性代数,看完了同济出的线代教材(很薄,而且写得言简意赅),我看得比较仔细,连书上的证明我都认真看了,

而且还把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一些题的解体思路写在一个笔记本上。线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很多章节的联系非常紧密,在我看

完第一章同济教材做二李的《复习全书》(以后简称《全书》)后我发现有不少题和后面联系很大,就决定先把教材全看一圈再做全书。看了

一周教材(每天一章),用了两周时间做完《全书》的线代部分,又听了个我大二买的盗版碟中的04年李永乐的强化班,用了一周时间。其实

那个强化班和《全书》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这样能再次加深印象,而且确实也有些不错的补充题和《全书》上没有的总结


从4月到6月底,我居然只看完高数的上册,做完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以后简称《指南》)的相关部分。可能是大一高数没学好,加上平

时上课忙,还用了不少时间准备期末考试才会这么慢吧。我打基础的方法极其耗时笨拙:是用的一边看书一边抄重点的做法,浪费了很多时间,

而且从后期的体验来看,由于重点写得很简略导致后来有很多东西还要重新翻书,而且抄完书上的概念到后期做真题时会发现有些概念还是理

解得不深。我觉得可以这样改进:看教材时把觉得重要的东西勾出来就行了,需要看时再看看,多看几遍既快又印象深刻。
现在比较一下《全书》和《指南》:据说《指南》的线代和概率极其简单,几乎没有看的价值就没看,这两部分我就没有发言权了。《指南》的

高数部分上有不少技巧,当时看时叹为观止,觉得陈文灯太牛了。但在我第二阶段看《全书》时才发现其实《指南》上有的技巧除了少数几个

(一个是用表格法求分部积分,另一个是轮换对称法证明一些中值定理的题。前者很有用,而后者几乎不会命题,因为太特殊)外《全书》上

都有(还有《指南》上没有的技巧和结论),而且我觉得《全书》系统性更强,特别注重知识点(有些懒人就没看书,只看了全书的知识点。

我觉得还是不可取,还是应该看教材才能真正搞清楚某些知识点)。特别在多元积分那几章,我觉得《指南》很垃圾,反正我当时做完上面所

有的题并总结完后,居然发现还有不少题在总结之外《全书》后才总结全。不过《全书》也有缺陷,给的不少例题很有难度,但是习题却很简

单(我做了几章习题后没做了),而且例题都几乎没给类似难度的题用来练习,还好我记性不太好,后期做以前的错题还有不少不会,就又多

看了几遍。后期做真题时才发现《全书》比《指南》有用得多,所以后期我都没看《指南》。
英语我基础还算不错,大一大二没少背单词,郁闷的时候就背单词发泄一下。四六级的词汇还是比较熟,以至于看考研词汇时绝大部分都认识

。所谓的核心词汇是指除去四级后剩下的考研大纲上的词汇。我当时看核心词汇也没觉得有多少生词。不过据说考研词汇考得深(事实却是如

此),经常考些熟词僻义,所以我也不敢怠慢,尽量去记那些僻义。当时进入一个误区:就是考研就是个单词问题,多背单词就能搞定。到后期

做真题的阅读时才发现,单词都认识,但是长难句读得太慢,加上不少出题陷阱,害得我最好一次错2个,有三年错了7个,其他基本上都错4个


同时就单词本身我也进入一个误区:花了整个英语复习的50%的时间背了很多本词汇书,却只有第一本是背过2遍的。我先是用了4个月左右的时

间每天背《20天搞定考研词汇》,我主要是在上课时间背,我觉得专门用时间背单词很奢侈(这是个很怪异的做法,不要随便模仿),而且边

背单词边听课反而不容易走神,听课效果反而好了。虽然这本书写得很简略,不少单词意思没给全,而且没有例句,甚至有不少考研的重点词

汇上面没有,不过背着很轻松,它基本上奠定了我的考研词汇的基础(因为看了几遍,还手抄了所有重点词汇)。暑假我听了新东方刘畅的词

汇,还看了两遍他的讲义(那种用词根词缀背单词很有帮助,当时市场上老愈只写了四六级和托福的词根词缀背单词,我就想如果他写一本关

于考研的词根词缀肯定大发。没过一个月他居然真写了一本,我们寝室有7个考研,有5个都买了,不过好像他们有些人还是不太喜欢英语没背

完一遍,我也没背过,所以不知道到底好不好)。为了阅读没有生词,我又用了8月整个一个月每天2小时背了一遍托福单词,手抄了上面我不

会的单词,可惜后来都没时间看,其实托福单词有1/3我之前就认识。九月我背了新航道陈彩霞编的《核心词汇》,真是背不动,背了一个月才

被到100页。上面例句奇多,我开始还以为能学会点例句用来写作文,后来才发现这种想法太幼稚了。十一去了趟北京,买到了传说中的蒋争写

的《英语词汇的奥秘》,看了半个月看完一遍后,觉得没什么大用,后来就借给一个同学,他到考完才还我。尔后的两三个月我就背单词到考

前40天,遇到一个去年英语考了80多的哥们,他说背单词没用,我也觉得确实如此,而且背单词极浪费时间,就停了,用以前背单词的时间看

政治了。一直到考前我都没背过单词了。
说实话,花了这么多时间背单词,很亏。如果再来一年,可能我还会背《20天搞定考研词汇》(从量上保证,相对好背),听新东方刘畅的词

汇(能背到一些考研重点词汇,而且记得很深刻),在八月就好好背新航道陈彩霞编的《核心词汇》(从质上保证很多词汇),而且不会太注

重句子,以满足阅读理解的需要为主。后期反复背《核心词汇》。至于托福和《英语词汇的奥秘》就不会看了,因为上面的单词考研的命中率

很低,而且看一遍还是没什么效果。
专业课我倒是都各看了一两章,了解了各科的难度和特点,心里大概有数了。到后期我比较了我和班上一个考北大的同学的专业课的复习情况

以及考试状况才知道我其实应该在这时候起步,而且一门一门地踏踏实实复习,至少要看完一到两门专业课教材,暑假再看一到两门,这样到

后期才有充足的时间做题。专业课的做题熟练度才能上来。
政治当然没看,看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而且白白浪费时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7 11: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