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
UID7617
注册时间2006-2-7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http://www.sinoef.com/info/2005-12-20/135639.html
随着天气转冷,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但是,近日记者在西宁几所中学采访时发现,虽然天气寒冷学生们却依然穿着单薄的校服在校园里活动,由于一些学生的校服不够大,难以套在较厚的棉衣上面,使得这些学生就只能在校服里面穿着保暖性相对较差的毛衣。
记者了解后得知,西宁一些学校出于为了方便管理等原因,在冬季仍然要求学生穿着校服。那么这一要求是否合理?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学校:遏制攀比行为
对于冬季要求学生穿着校服的现象,记者走访了西宁市的几所相关学校。据西宁市虎台中学的老师称,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是为了统一规范,体现平等原则,遏制学生在穿着上的攀比行为,使得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不至于因为穿着而产生自卑心理。而对于天气寒冷,校服难以保暖,有碍学生身体健康等,学校的解释为:给学生订做的校服都比较宽大,天气冷了可以在里面多加衣服,学校也允许学生在校服外面添加羽绒服或大衣。记者在虎台中学看到,该校几乎每个学生都统一身着校服,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订做的校服还没有发下来,统一都穿着迷彩服。
随后,记者在西宁市第十二中学等学校采访时了解到,这些学校要求学生在冬季必须穿着校服的理由基本一致,都是为了方便管理,遏制学生攀比行为。
家长:反对学校强制
很多家长对学校规定学生在冬季必须穿校服持反对态度,市民张先生的孩子在西宁市虎台中学上初二,张先生说,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的目的他可以理解,但学校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校服的保暖性极差,根本无法抵御冬季的寒冷,学校不能置孩子的身体健康于不顾。马女士的儿子在西宁市第十二中学上学,马女士认为,冬季天气寒冷,穿着校服的孩子坐在温度并不高的教室内,势必容易患上伤风感冒,学校一味追求好管理,却忽略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这是极不应该的。 “天冷了要多穿衣,这是人之常情,在学校老师换上厚厚的冬衣的时候,不少学生却难以在冬季加衣御寒。”谈起冬季穿校服的话题,市民刘女士一脸的气愤与无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要求学生上学时间必须穿着校服外,还有一大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在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时必须穿校服。
学生:学校要求不得不遵守
西宁市虎台中学高二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大部分同学对冬季穿校服都有抵制情绪,可是也没办法。现在只能在校服里面加上厚厚的毛衣,不仅难看,也不保暖,做课间操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把手缩在袖子里,可还是冷的发抖。“一套校服的费用在六十元以上,可远不如一些便宜的‘便服’舒服。”一名高二的学生告诉记者,冬季穿上校服过于臃肿,显得十分邋遢,一点也体现不出中学生应有的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对于校服的样式和颜色都不满意,认为太“老套”,尤其冬季,校服就更穿不出样子了。同时,很多学生认为校服质量差、价格高。
检验部门:外地企业不配合
由于校服的材质等难以达到标准,使得校服的保暖性极差,冬季根本不能用来代替防寒服装。目前,省外不少城市的学生校服已经分为了春秋季与冬季两种,每季都有两套,并准备对校服的面料根据季节做进一步的改进。
但是,我省个别学校为学生订制的校服质量却很难达标。据省城一小学生的家长讲,自己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学校发的校服布料特别差而且还有一股难闻的甲醛味道,别说孩子了,大人闻了都觉得头晕。另一名家长告诉记者,校服的价格与市场上同类服装售价相比偏高不说,布料还如同塑料布,夏天不透气冬天不保暖。
为此,记者采访了青海省纤维检验局质管科的陈科长。据陈科长介绍,西宁市各小学的校服是由本地企业生产的,而中学的校服是由省外的企业来生产,校服的面料都为化纤面料。青海省纤维检验局在2003年和2004年对西宁市中小学的校服质量进行抽检时,外地校服生产企业根本不配合检验,给检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对本地企业生产的校服的检验中,省纤维检验局的检验人员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校服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是由于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劣质染料造成的,这些劣质染料往往甲醛含量超标,同时游离出的芳香胺(俗称偶氮)是一种致癌物质。
陈科长说,我省今年根据国家《纺织品安全性能指标》出台了学生服的地方标准,该标准适用于面料为机织或针织的运动式学生服和制式学生服。据了解,此标准不仅有成衣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要求,还对纤维含量、甲醛含量进行了限制。而且明确规定:校服不得有异味,直接接触皮肤的夏季学生服装面料棉纤维含量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据陈科长透漏,我省将从2006年开始加大该标准对学校和企业的宣传贯彻力度,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校服存在质量问题,可向有关部门投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