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飞越迷雾

老照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0: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被红卫兵亲切地称为“红司令”,而毛本人似乎也很欣赏这一“官职”。
毛泽东和林彪在检阅红卫兵时均佩戴了红卫兵袖标。
这时的林彪已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
紧随在毛泽东身侧,频繁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


号称“文革五大学生领袖”之一的北京航空学院红卫兵头目韩爱晶(右)
向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汇报工作。


“文革五大学生领袖”中的另一位风云人物——清华大学“井冈山战斗队”的头目蒯大富

陶铸从中央文革小组顾问一下子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保皇派”,
当他还没有明白这倒底是怎么回事时,已经成了被批斗的对象。
在当时的中国,政治运动的反复无常与变幻莫测,
不知使多少人昨天还在天堂,而今天却已身处地狱了。


文革开始后,由于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广大初、高中毕业生面临无法安置的局面。
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很有必要”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


统计,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共有1600多万人,安置经费超过100亿元。
虽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但是给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00: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在文革之前,已经有城镇的青年人自愿到边远、艰苦的地方去插队落户。


天雪地中建设自己的家园。虽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但实际上是这一代人被强行剥夺了对教育、就业、居住乃至幸福生活的选择权。
他们的青春,就这样被荒废在“战天斗地”之中了。


在当时的报刊中常可见到这样的热烈欢送场面。
但实际的情形却远非如此。
对此当时在知青中流传甚广的诗歌《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有着深切的描述。


把毛泽东的讲话谱上曲,使之成为广为传唱的“语录歌”,
这种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创举”在文革中不胜枚举。
发表于 2007-1-8 01: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经典的东西叫我怎能不顶你,就一个字\"好\" [s:23]  [s:23]  [s:23]  [s:23]
发表于 2007-1-8 08: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混乱的年代悲哀的年代。
发表于 2007-1-8 09: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功过留予后人说。
发表于 2007-1-8 17: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经典的东西叫我怎能不顶你,就一个字
发表于 2007-1-8 18: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持支███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
发表于 2007-1-10 14: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害人的年代啊,不知道那个时候人们都是怎么过来的.多压抑啊
发表于 2007-1-10 16: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倾城2007-01-10 14:53发表的:
那个害人的年代啊,不知道那个时候人们都是怎么过来的.多压抑啊
我是整个过程的经历者。无语。。。。。。。 [s:24]  [s:24]  [s:24]
发表于 2007-1-12 12: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s:26]  [s:26]  [s:26]  [s:26]  [s:26] 历史的遗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8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