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10|回复: 17

炒股,炒房哪个风险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 17: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45][s:45][s:45]
发表于 2007-6-1 18: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情和亲情哪个更容易割舍?
发表于 2007-6-1 18: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回答!
发表于 2007-6-1 19: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有风险,但又都无所谓,住要看怎么做了
发表于 2007-6-3 15: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炒股,风险大收益高 炒房,风险小收益少  自己掂量着吧 [s:37]
发表于 2007-6-5 15: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我看正确的投资股票在现阶段要比投资房产强万倍.
发表于 2007-6-5 23: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 火车和飞机 哪个安全系数高???
发表于 2007-6-7 10: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正确答案是:飞机的安全系数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高的。
短期看,股票效率快,收益一般,目前行为是几年一遇的,但风险最高;长期看,房产收益高,风险小,但效率低。
国外投资以不动产投资为主,发展中国家机遇多,比如目前股市,大家千万别错过啊
发表于 2007-6-7 11: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在沪深两市创下单日下跌历史最高纪录以后,同道集合理财基金的股东们第一次齐齐整整地聚集在晚餐会上,虽然大家还在调侃、嬉戏,但心情显然不爽,因为连续两个月高涨之后,竟然3天内五辆奔驰化为泡影。
  操盘手一边回顾总结,反省,一边小心翼翼地展望着后市走向,大家更是一面表示安慰,一面表示出担忧,一面表示出对政策的强烈不满。
  为什么政府要打压股市?
  大家众说纷纭。
  一说是“崇洋媚外”。因为不久中国就要对外资开放证券市场,尤其是欧美的基金将巨额涌入。在股市谁都希望逢低吸纳,所以政府迫于境外压力,为外资送上如此一份厚礼!
  二说是“风险提示”。沪深两市开户巨额放量,帐户突破1个亿,呈现出“全民炒股”势头。不少股民甚至是将房产抵押,将工资悉数投资,将养老金掷于股海一搏,因此带来很大不安定因素。
  三说是“显示权威”。股指一路高歌,由1000点一路摸高至4300点,虽然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一再发出风险提示,但市场仍然置若罔闻,甚至将“利空”视为“利好”,监管局恼羞成怒,下杀手,以显其权威。
  四说是“意料之外”。管理层本只是希望通过提高印花税,防止换手频率过快,打击过度投机行为,却不想“无心插柳”,使机构与股民信心一落千丈,股指一泻千里。
  ……
  股指狂泻,大盘多数跌停,上万亿市值蒸发,带来了什么呢?
  一是股民损失惨重。股市曾有“老股民是羊,新股民是狼”之说,但今日,无论是“羊”、是“狼”悉数套牢,幸免者无几。不少人的血汗钱、房产抵押贷款、养老金化为泡影。痛哭流涕、寻死觅活者有之,晕倒甚至心脏病、高血压突发入院者有之。
  二是政府信任尽失。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没有任何法定程序,印花税政策却似平地惊雷,说出即出。尤其是市场传言甚欢之时,政府权威人士还在冠冕堂皇地辟谣,言犹在耳,政策却已公布实施。
如此,政府主管部门如何取信于民?
  日前,三大证券报同时发布评论员文章,试图以此救市,却不成想市场以创纪录下跌予以反馈,情何以堪?
  三是给外资以巨大机会,给中国券商也许是致命一击。
  股市狂泻见底之时,也许就是外资疯狂涌入之日,刚刚跚跚学步的中国券商何以应对?
  有消息说股市狂泻之势仍未止步,却已经有人要游行,有人要起诉,有人要跳楼……。这些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什么教训与思考呢?
  其一、中国房价不能暴跌。
  股市开户逾亿,一般一人两户。如此说来股民也不过区区中国人口的1/20,也不足中国城市人口1/10,但股市急剧振荡仅仅几日,社会反响强烈,对不少股市甚至家庭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试想:作为基本生活保障的住房如果出现巨幅波动,房价狂泻,以中国81.6%住房私有化率和绝大部分是依靠银行货款买房的老百姓来说,将出现何等场面?银行资产将受到多大影响?
  其二、中国房价不会暴跌。
  有人问我:仅仅一个印花税由1‰调升到3‰,股市即一泻千里,为何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房价还一路高歌?
  这就是房地产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股市只有投机,大家都说她会涨她就会涨,大家都说她会跌她就会跌,无论涨、跌,比的是谁出手快。房地产则不同,她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兼具使用功能,投资功能,投机功能。因为“住”是每个人的必然需求,除非如王石所说:就怕你住窑洞。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经济高速增长,收入不断增加,住房质量与居住水平不高,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土地供应有限,正处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社会发展阶段,几个文件能奈房价几何?
  其三、政府不能再靠行政命令调控房价。
  目前以印花税政策强力调控股市,应该说是政府监管部门的一大败笔:一是暴露了部分官员的计划经济思维和淡簿的法律观念与诚信观念;二是对政府信任和广大股民甚至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了极深的伤害。
  在部分人群因房价高涨而购房困难的情况下,部分政府官员高唱为民执政的口号,在调控房价方面做了大多的“工作”,实质上是不当作为者诸多。不仅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大多数人的利益。
  如此说是要任其房价疯涨吗?
  非也!
  我们要的是符合市场规律和保护大多数群众利益的市场行为,而不是行政命令,计划经济思维!
  改变预期,调节股市其实也有很多市场行为可以选择!比如:加快上市公司的审批速度;加速A股回归;扩大公司债规模;有计划地解禁部分“小非”,“大非”;扩大资金需求;按程序小幅调整税率等等,难道不比几个月不审批新股,而违反程序上调税率好吗?
  猪肉价格上涨快了,我们能动用国家储备,加大供应,从而立即稳定了市场价格。
  为什么房地产价格飞涨之时,我们一定要严格土地供应,严格规划调控,甚至推出成本价格审批政策呢?适度增加土地供给,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进拆迁政策,从而扩大房地产的有效供给不是比官员的空喊口号强一百倍吗?
  古人云:人不患贫而患不公,人不畏权而畏廉。又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决策层,监管层能从这次股市崩盘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次错误的决策并非可怕,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但如果不能很好的总结经验、教训,顾及的只是自己的权威、面子,则可能威信扫地,社会动乱,危害甚矣!
发表于 2007-6-9 16: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炒股的刺激,更喜欢宽敞的住房。
  我喜欢炒股的刺激,它会给我带来乐趣与追求。其实,股票价格的波动是有运行规律可循的。明白,并掌握了这种规律,你就会遇股价震荡而不惊,永远保持平和的心态,买卖也就游刃有余了。收益肯定比上班收入高得多。如果不懂其中的奥妙,最好还是远离为妙,风险极大,也许几万块瞬间就会化为乌有,有些人是承受不住这种刺激的。
  我也喜欢宽敞的住房。因为住房必定是人们生活之必需。我从没炒过房,更没什么亲身体会。
  若问那个风险更大?本人之愚见: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7 04: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