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909
UID22126
注册时间2007-6-10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当乌兹别克斯坦打入第二球后,镜头中的朱广沪坐在替补席上,似乎有了一种如释放重的轻松表情。两年来一直生活在中国足球浪尖上的朱广沪现在终于可以轻松一把了,可中国足球的路还要继续。但看着没勇没谋的\"朱总司令\",我想有些问题必须有人来回答。
一:关键比赛,大面积调整为哪般?
在面临着关键的生死战时,朱广沪敢于排出面目全非的国家队主力阵容,这样的阵容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还是早有所练。答案显然是前者。一会学切尔西,一会又学意大利的朱广沪在理论方面从来都不落后。整日抱着录像带睡觉以研究对手当饭吃的他,在战术理论和战术针对性以及排兵布阵上都应该有他的依据。但通过朱家军着几场比赛,除了对弱旅马来西亚时的偶然惊喜外,我们接下来的两场比赛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样的责任显然只能要问责于朱广沪。
大面积调整后的右路和中后卫组合以及后腰组合都需要重新的来相互适应,在大敌当前这是在自绝后路,而不是破釜沉舟。年迈的孙继海在亚洲杯湿热的天气中本来体能都不够用的,却偏偏用来打耗费体能后腰。明知道杜威的速度比蜗牛还慢,却坚定的用两个速度奇差的中后卫组合。
二:队员的心理调节和临场指挥为哪般?
在“打平就出线”的历史魔咒下,别说年轻队员就是老队员的心理压力都很大。但作为主教练,对队员心理的调节应该是工作的一部分,或者是教练组的一部分。但在比赛中,我们看着毛健卿和董方卓等队员们那铁青的脸就可以知道队员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踢球。
打伊朗队的时候还打了半场好球,那还是建立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基础上。等看到有希望把比赛拿下来的时候,队员就背上了包袱。这时的朱广沪也同样的是担心,而束手无策,或者说没有有效的策略。今天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我们是从头被动到底,到最后只能任人宰割了。
对于球队不正常的表现,中场休息还有临场的指挥以及换人调整都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我们从始至终都没有看到这种变化。当看到邵佳一从比赛开始不久就根本拿不住球时,不能利用韩鹏队比赛防线的吸引寻找到进攻的机会,不知道该如何来理解邵佳一最适合就是影子前锋这样的说法。韩鹏作为抢点型的前锋,需要中场和边路的有效支持,但我们的边路和中场在哪啊?孙祥把守的左路上半时比赛不知给对手留下了多少空当,但下半时情况依旧。
三:用人和战术的矛盾如何解释?
从用人上来说,现在国家队主力阵容中,进攻性球员很多。连个边后卫孙祥和孙继海都有很强的助攻能力,连个边前卫毛健卿和董方卓都是前锋出身,郑智和周海滨进攻能力都很强,邵佳一和韩鹏更不用说了。但比赛的实际情况如何哪?除了首场和伊朗队前三十分钟比赛外,中国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防守。事实上的本质就是,用人上的激进和战术自身的保守相矛盾。用一些功强于守的队员来进行着全场的防守,这本身就是非常滑稽和可笑的。在需要防守时,却防守不住也就有了很合理的解释。从这方面看来,领先两球被扳平和大败给乌兹别克斯坦队都是这一矛盾的必然。
四:为什么又是定位球失分?
在中伊之战后,朱广沪自己也在疑问:为什么定位球练那么多,丢分的还是定位球?回答只能是,练得不好呗。本场比赛所丢的三个球有全都是定位球,和中国足球“打平就出线”的魔咒一样,中国队在这场比赛又吊死在同一颗树杈上。看着定位球中的一次次低级失误,搞不懂中国队是在区域防守还是在盯人防守。这就是朱家军练得最多的定位球?
五:为什么米卢能够取得成功?
也许有的人会说,今天的失败是我们的大环境造成的,是我们足协太急功近利,不注重年轻球员的培养等等。可以说,找出的每一个原因都是对的。但问题是,对于问题多多的中国足球,当年米卢怎么就能够成功哪?有的人会说米卢能带领中国队进世界杯是龙哥签抽得好。那么当年的亚洲区十强赛和今天亚洲杯小组赛以及阿里汉领导的世界杯小组赛谁的难度大啊?对于智商正常的人来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容否认的是,在大赛来临之后的那届国家队是临场发挥最好的中国队,似乎比赛的一切都在按着米卢的预想在运转。看过李响《零距离》这本书的人结合对当年十强赛的回忆,应该对于米卢在压力下如何调节队员的心态,他的战术针对性,他的临场指挥有很深的印象。
从米卢对球员的选择的四个标准我们也可以看出米卢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对于一个球员的技术、身体、精神和战术,米卢的排序是先看精神,其次是战术,然后是身体,最后才是技术。通过米卢对球员的选择标准,也可以看出一些米卢成功的因素。一个好的球员首先需要好的心态和精神,其次是执行战术的能力,然后要有好的身体,最后才是技术。没有好的心态作保障的技术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朱家军多场比赛,对于米卢这样的见解我们可以理解他之所以被称为“神奇”教练的原因。
同样拿朱广沪和阿里汉与米卢作一下对比,我没就可以懂得一切失败和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今天的失败,只是广沪自相矛盾似的思想的总爆发而以。中国足球还是那个中国足球,朱广沪还是那个朱广沪,这也就注定了朱广沪的失败。
关于未来
我们可以原谅朱广沪,但我们永远都不会理解朱广沪。朱广沪究竟是谁?那个对现代足球战术痴迷的人?那个疯狗阵的总指挥?那个中超的和两个东亚级的冠军教练?还是亚洲杯小组未出线的主教练?……
也许,不是,应该是一定。朱广沪的这一页对于国家队来说不久就要翻过去了。但是未来哪?也许,我们在品味着失败,却暂时看不清未来。也许,太多的失败,让我们不敢奢望美好的未来。但我们永远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足球还在路上,在路上..................
[s:26][s:26][s:26][s:26][s:26][s:26][s:26][s:26][s:26][s:26][s: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