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1
UID12568
注册时间2005-8-9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如今中国学生家长,主张对孩子进行“恶”的教育者大有人在,受欺负的孩子应该弃善从恶吗?美国儿童大片《别惹蚂蚁》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我们需要“恶”的教育吗?
如此令中国成人们震惊的新闻屡次复制:几个正上三年级的9岁孩子,在不到20天时间里,居然敲诈了同学1000元钱!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敲诈者家长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
被敲诈者家长则反思了自我,认定不能光对孩子进行“善”的教育,今后也得对孩子进行“恶”的教育。
某报记者随机就此事采访了部分家长。结果,主张对孩子进行“恶”教育者大有人在!
过去中国家长历来教孩子要学会“忍让”,要“听话”,要“随和”,这种教育方式显然有使孩子成为懦夫的弊端。
而一味教孩子逞恶,使孩子成为小恶痞的教育更是贻害无穷。一些中国家长对孩子不良行为的一味迁就,实际上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偶尔到经常,最后发展为“小恶棍”。
——让孩子从善还是从恶?做恶棍,还是做懦夫?
在回答这个问题上,最近的美国儿童大片《别惹蚂蚁》给中国家长提供了有益启示——
《别惹蚂蚁》里的卢卡斯,起先只是一个被其他孩子欺负不敢反抗的软弱孩子,他把愤怒发泄在蚂蚁身上。蚂蚁惩罚他,把他变成了和蚂蚁一样大的小不点儿。在和蚂蚁的相处中,他懂得了团结合作,勇敢真诚,以及兄弟之间的友谊和义气.当最后卢卡斯帮助蚂蚁打败威胁回到人群后,他真正成长,成为一个团结弱者打败恶棍的英雄。
《别惹蚂蚁》以小见大,告诉孩子勇敢、自尊、独立合作的意识,特别是告诉孩子:你不要以强凌弱欺负别人,但当你遭受到故意侵害时,则要团结弱者战胜强者。
《别惹蚂蚁》启示孩子在“与人为善”的前提下如何识“恶”,并学会一些同“恶”做斗争的本领。
失去善良的力量是危险的,失去力量的善良是软弱的。
对于那些被欺诈的孩子,中国家长并不需要放弃“善”的教育,但中国教育不能一味停留在仅“善”而已(当然也不能拾起“恶”)。对于“懦夫”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善良的强者”教育——
无论“我大”还是“你小”,都不能成为欺负别人或者被别人欺负的借口。弱者不弱,强者必须拥有正义!哪怕“你小”,只要你相信自己智慧并不低下,面对恶棍,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正义力量敢于斗争,最终就一定会“长大成人”——
成为一个真正勇敢、善良而又有力量的可爱人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