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淡淡的云

中国,还配叫文明古国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怎么待着才舒服?别以为你肯走光,别人就不嫌你踩过的座位脏!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桶和垃圾之间的距离很小很小,做人的差距却很大很大!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年人的所作所为,又给我们的下一代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尊重老弱病残、不注意个人形象、不爱护环境公物……这些本该从小学开始就受到的基本教育,却在很多中国人身上丧失殆尽。能够展现出来的,已经触目惊心,而无法展现给大家的,还有很多很多!

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遭遇着一场“文明危机”!
发表于 2007-8-11 17: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破坏形象啊!泱泱大国岂能有此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人对中国游客吐痰、乱画、喧哗不满

马来西亚生活着不少华人,而且中文都说得很好。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于称呼“你们中国如何如何,我们马来西亚如何”,由于多年接触中国游客,他们心中已经对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印象,而这些印象并不太让人乐观。试举一例即可看出:

马来西亚一家大报社里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华裔青年摄影记者,他一见到中国人,立即放下手头的拍摄任务,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三个问题:“在你们中国,是不是大家都随地吐痰呢?”由此可见我国游客在当地有过吐痰行为。随后,这位记者又问道:“中国人是不是喜欢到处留言?”可见,有些游客竟在国外古迹上刻下了“到此一游”之类的字样,引起外国人极大不满。他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中国人是不是说话都很大声?”在旅游景点里大叫大吵的,确实有中国游客。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国人对中国人关车门声音大不满

在泰语里,“中国”的发音是“金”。泰国人普遍将中国人视为好朋友,对游客更是“一见如故”。许多泰国商店都设有中文服务,就是为了吸引中国游客。在泰国人眼里,中国是泰国最固定的旅游收入来源,尤其是在一些游客不常去的地方,泰国人更是对中国游客非常热情。

中国人能在泰国有比较好的待遇,主要是由于泰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还算不错。近年来,来自中国的投资、游客越来越多,给泰国带来了巨大的实惠,泰国开始兴起中文热,许多人以能说几句中文为荣。但是,热情归热情,他们还是会对中国人的一些毛病感到奇怪。比如,不止一名泰国人说:为什么中国人关车门时声音那么大?在泰国,大力关车门是对主人表示不满的方法,泰国人以为中国游客到泰国来都不满意。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埃及人对中国游客在关于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等方面的表现不满

一个埃及人名叫穆罕默德,中文名字叫穆龙,中文系毕业,有过不少带中国团当导游的经历。当问起他对中国游客的看法时,穆龙掰着手指头想了想,很快总结出了甲乙丙丁,看来是早有准备。
他说,第一,到埃及来的中国游客“玩”的心态很明显,倾向于旅游的娱乐功能,而不像很多西方游客更侧重于旅游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功能。可能中国游客在出国前都已经看了关于埃及的书籍,对埃及的历史古迹和文化背景了解较多,所以对导游就景点本身的解说兴趣不大,而更专注于“玩”。西方游客,甚至日本游客则不同,很多人会在导游解说的时候,拿出纸笔记录,这在中国游客当中是见不到的。西方人到埃及的旅游更像是一次科学考察,而中国人则纯粹为了娱乐。

第二,中国游客没有西方游客那样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容易跟埃及当地普通群众打成一片。穆龙说,他和旅游车的司机常常与中国游客有说有笑,谈天说地,而且每次带团都会结识一些普通中国游客成为好朋友,至今保持联系。在旅游景点,中国游客可能对古迹本身满足于照相和草草浏览,但是却会跟当地的埃及人聊起天,埃及人要和中国游客合影留念他们也一般欣然答应,不像西方人那样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对当地人的戒备心理,中国人和“阿拉伯兄弟”们交往起来很随意,使埃及人容易产生一种亲近感。

第三,中国游客很少购物,这让从中提成的埃及导游很头疼。可能因为埃及大多数的旅游纪念品都是“中国制造”的缘故吧。

第四,中国游客在关于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等方面的表现确实不如西方游客,但可能因为埃及人本身也随地乱扔垃圾、没有公共观念,所以对中国游客的表现有点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媒体--中国东三省的不文明现象阻碍其经济发展!

用4个关键词来形容东北的文明现状——吐痰、用手擤鼻涕、露肚子、光头。
东北三省是中国倡导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象地区。笔者从6月底至7月初,在东北三省进行市场调查,现在把一些感想和大家分享。
  
辽宁省省会沈阳市。走在繁华的街道上,路边一家商店里一个看似店主的人把脸伸出来,突然,他用拇指按住鼻子,“咻”的一声,鼻涕喷向人行道。走在笔者前面的年轻女士惊叫“哎呀”,迅速地躲开了飞来的鼻涕。若是换了笔者,也许就被淋到了。这就是所谓的“用手擤鼻涕”,是门特殊技术,不经过练习是做不好的。以前在日本也有人这样做,十几年前在中国经常能看到。
  
吉林省延吉市。在一家大型商场,笔者乘自动扶梯想到6楼餐厅就餐,马上到达餐厅时,见一名年轻服务员正向地板上擤鼻涕,随后把沾在手上的鼻涕抹到旁边椅背上,向地上吐了口痰,若无其事地消失在餐厅深处。“到底是什么餐厅呀?”笔者慌忙跳上下行的自动扶梯。
  
大陆性气候干燥,总是灰蒙蒙的,也许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认为吐掉废物——痰,有益健康。1985年笔者第一次常驻北京,那时中国企业接待室里都放有痰盂。但进入90年代后,不知道何时起痰盂消失了。如今吐痰最多的恐怕是出租车司机,他们几乎每次临时停车,都打开车窗不停地向路上吐痰。从这无意识的行为,可见他们的卫生观念。
  
辽宁省本溪市。笔者走进新华书店买地图。地图在柜台最里面,可懒洋洋的营业员就是不过来。喊了半天“把这个给我”,好不容易才把营业员叫过来。付款时,收银员正趴在桌上打瞌睡。笔者不禁想起20年前北京的商店里那些没干劲的营业员。以前的商店都这样,现在营业员打瞌睡已是稀奇现象了。
  
沈阳的一家小餐馆。服务员推荐的菜便宜又好吃。不过结账时,店员捧着大碗饭,嘴里边嚼着边走过来,一手拿碗一手收钱。笔者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过去的中国,以前服务员也在顾客面前若无其事地吃午饭。
  
在东北三省各地走走,经常可以看到“露肚子”和“光头”。更奇怪的是,这二者基本上是合二为一的,就是说,剃光头的中年男子(有时也有年轻人)把T恤翻到胸口,腆起大肚子,阔步走在街上。如果是一两个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可好像是流行时尚,一个接一个走过,那相似的“凸起的大肚子”实在引人发笑。这种男人共通的地方是,故意标榜男人的臭气,但不管怎么看,都给人粗野和低俗的感觉。“光头”加上“露肚子”以前在日本流行过,但现在日本已找不到这类人了。
  
以上是笔者在东北三省8天的所见。用4个关键词来形容东北的文明现状——吐痰、用手擤鼻涕、露肚子、光头。这些几乎是10到20年前在中国能看见的现象,随着“大锅饭”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已逐渐消失,但在东北三省依然存在。不过同样是在东北,这4个词对已实行市场经济的大连市就不再适用了。
  
东北本来一年里就有一半时间处于寒冷中,在这样不利的自然条件下,“文明化”是吸引外国投资的最起码条件,如果连这都做不好,怎样推进中国go-vern-ment所号召的“振兴东北”的事业呢?中国已提出新计划——“中部崛起”。希望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能促进东北三省的“文明化”。否则,东北就会大大落后于“崛起的中部”。华南和华东的许多企业已开始向中部发展或转移工厂,东北三省应该对此加以重视。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论坛这样评价中国人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

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   

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 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8 00: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