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
UID24001
注册时间2007-8-20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07-8-27 12: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民间称之为“鬼节”,它起源于佛门的盂兰盆节。中国古代崇拜“三官”,就是天地水这三官,有三官殿可以拜祭。上元节是正月十五,祭天官,天官赐福;中元节是七月十五,祭地官,下元节是十月十五,祭水官,水官解厄。佛教界的说法是“盂兰盆节”,盂兰盆对于日本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盂兰本意“倒悬”。盆为“救器”。
盂兰盆节缘于佛经故事《目莲救母》。目莲是指当年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大目犍莲。他是个很了不起的大孝子,有“神通第一”的美称(即有了特异功能),能够用“天眼”看世界。他发现自己过世的母亲一直在地狱里吃苦,却无力救赎。便在释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诉他,须集天下佛弟子的慈悲和智慧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亲回心向善才行。这等于是说,特异功能改变不了因果业力。一个人不从净化心识上下功夫,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有净化心识才能转化业力和改良因果。在佛典《佛说盂兰盆经》里,佛还对目莲说,你仅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要生起菩提心,还应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难众生。
所以,该佛经宣扬的是一种孝道,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佛弟子要报父母恩的意思。后来在南北朝时,当时的皇帝梁武帝笃信佛法,由他倡议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盂兰盆斋,供养僧众,请其超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亲人。于是就有了盂兰盆节,这一天又被称之为“佛欢喜日”。
随着历史的演变,盂兰盆节后来在民间慢慢流变成了所谓的“鬼节”。比如烧纸钱和以荤食祭奠亡灵等,在佛典里根本不存在。所以也没有什么实际的良性意义,它只是一种民间风俗。
盂兰盆这个词是很久很久之前从印度传到亚洲,在日本是推古天皇从606年才开始这个仪式的。最早是定在农历的7月15,后来由于日本人很少过农历,现在东京以及部分城市的盂兰盆节是7月13日到16日,关西地区大多数为8月13日到16日的4天。所以,7月中旬被称为新盆,8月中旬则是旧盆。
盂兰盆节主要就是一家人,亲戚,朋友一起感谢父母以及先祖的养育之情。盂兰盆节前日,大家就要开始为盂兰盆作准备。提着灯笼去扫墓,还要去寺庙请僧侣来家里念经。在家里,要准备香,蜡烛,以及灵位的清扫之类的事情。
13日中午正式开始,在先祖的灵位前摆上水果点心之类的食品。傍晚提着灯笼去扫墓,在家里也要点燃香火,蜡烛,迎接先祖的灵魂。14日和15日的2天一定要灯火通明,每天3餐都要大家一起吃,还要找僧侣来念经。16日晚上,熄火送先祖。就这样,盂兰盆节就结束了。根据每个地方习俗的不同,日期也不相同,不过,基本上都在15日前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