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04|回复: 0

网络新媒体能否扛起慈善大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5 19: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慈善”和“新媒体”几乎同时成为了这几年最热门的两个关键词。慈善的热,更像是寒夜中的篝火,因为没有持续的柴可烧,只能让少数的人得到暂时的温暖。而新媒体的热,更像是春天的燎原之火,熊熊燃烧势不可挡。让新媒体与慈善能否结合,用新媒体的火补慈善的热呢?

  目前,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37亿,网络几乎“网络”了所有城市里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青年人,这些人是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也是发动中国慈善革命的主力军。而因为种种原因,目前的中国慈善还是富人的、名人的、组织的、机构的,平民慈善才刚刚作为一句口号被喊出来。支撑我们慈善捐助数目的,似乎还只是某某慈善家、企业的百万、千万、亿万捐赠。老百姓的一块钱、十块钱、百块钱相比之下微不足道。但涓涓细流足以汇成大海。网络新媒体经济的“长尾理论”,也给平民捐赠最终必将超越富人捐赠提供了理论支持。网络能否利用它丰富、自由、便利的媒体优势,把千百条小溪汇成江河大海呢?

  搞了一辈子慈善捐助工作的大连慈善总会的候连筠大姐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慈善之心人皆有之,方便则行”;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王振耀司长在接受我们记者采访时也说过:“就连我自己走在大街上也不知道去哪捐赠”。捐助信息不足,捐助渠道不畅,捐助过程不明,这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正是最核心的问题。说白了,如果把捐赠比作一次消费行为的话,作为消费者,首先是满大街找不到商场,找到商场了买东西手续却十分复杂,买到商品了又对商品质量不放心。这样的消费到底是享受还是折磨?说到底,方便不方便,是现在平民慈善捐助薄弱最实在的一个问题。网络已经占有了中国最有“消费潜力”的一群客户了,而它又能否让这些客户的捐助“消费”行为变得更自由、更简单、更方便呢?

  假若网络占有了“客户”,也生产了“产品”,又解决了销售渠道问题,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大力创新,那就是打造“消费理念”问题。

  在本次的搜狐公益慈善论坛上,搜狐副总编方刚和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的陈涛主任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个慈善捐助活动普遍存在的“爱心剥削”问题,一场轰轰烈烈的慈善捐助活动过后,组织者、参与者似乎都被伤了元气。持续的慈善捐助活动往往是参与者越来越少,参与热情越来越低。泻洪运动式的慈善产品倾销;悲情、煽情式的慈善产品促销,过度开发消费了百姓的爱心资源,最终让更多的慈善产品滞销。我们都知道,老百姓的日子是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的,没有人能一直活在运动中,整天沉浸在感动中,一锤子买卖式的慈善运动必会造成人们“审美疲劳”。

  网络能否塑造一种平常、轻松、快乐的慈善捐助理念,打造一个自由、简单、方便的慈善捐助平台,让慈善成为网民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呢?

  其实,无论是平民慈善群众基础的占有;还是自由、简单、方便捐助渠道的建立;以及平常、轻松、快乐慈善捐助理念的塑造,网络都有极大的优势。

  网络新媒体能否站在慈善时代的潮头,抗起慈善大旗,掀起一场慈善的革命呢?

我们期待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9 07: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