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方圆

戒嗔讲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22: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寺庙生活的点滴:
  1.现在和尚上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很多寺庙都有不少电脑,我们还建了QQ群,叫佛法交流群,人很多的,后来有位施主给了我们100个QQ币,现在已经是可以有200个人了,大部分都是其他寺院的师兄,也有几个庵里的师妹。
  2.请问和尚真的是戒欲吗??有没有男女情事的传闻??谢谢解答!
  可以结婚的。不过现在不行。
  
  3.问:师父你好,请问如果我想受居士戒(优婆塞戒),需要有什么条件?居士戒的具体戒律是什么?谢谢!
  
  居士戒是在家人受的戒,比我们出家人受的戒要求也要低,居士有5戒:要求施主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假话和脏话都不行)、 不饮酒
  
  戒傲和五台山的一个师兄约好了下象棋,需要用电脑,中午我在来吧。
  
  4.中午时间比较短,我们寺里有5台电脑,三位长老每人一台,我们其他人合用其他的2台,不能总占用的,只能聊一会。
    
  我这台电脑速度有点慢,以前是智惠大师用的,最近买了新电脑,这个电脑就给我们几个受过比丘戒的师兄弟用了,寺里规矩沙弥是不能用电脑的,不过有时候他们也偷着用,师傅看到其实也不管。
  
  5. 问:听说现在寺里面狂有钱啊,你们是不是生活条件很不错啊?配了几辆车啊?你们寺里面搞过那种骗人烧香、买东西的把戏没啊?
      
  有的大寺的庙产是比较多的,我们这里是山区的小寺庙,没有什么钱的,这几年旁边开发了旅游景点,有些游客会布施。
  
  寺里没有车的,我们平时只在附近镇上逛逛,远的地方是不去的,别人看我们的眼光都比较怪,所以我们一般不上街。
  
  我们寺里烧香是不要钱的,有心就行。
  
  6.问:与时俱进啊。要本就不是和尚,要不六根怎么还未清静呢?什么地方不去偏来天涯。
    
  来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22: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和尚是不是也有工资的呢?还有就是你打算多少岁还俗呢?当初想当和尚又是为了什么呢?能不能把你们的群号留给我呀
    
  我们每个月也有你们说的工资的,不过吃饭都在寺里的,用钱的地方很少,我一般都寄回家里。
    
  寺里有些师兄会还俗,不过我不打算还俗了,我想待在寺里,我对外面的事情不太懂。
    
  我们的群是非公开群,只有一些佛教的朋友才知道。
  
  9.问:那你一年能见几次你的亲人呢?可以回家探亲吗?
    
  一年可以回家1-2次吧。
  10.请问小师傅,你年纪那么小怎么就会想要出家的呢?你的家人对你出家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家里没有饭吃,我弟弟出生了,妈妈送我去出家,师傅开始不肯收的,妈妈和我磕了很多头,就收了。
  
  11.小师傅,会功夫吗?
    
  我不会。我们寺里没有人会功夫。
  
  12.问:你觉得你们出家人和我们有什么最大的区别么?
    
  心中有善念,在家人和出家人就没有什么区别
  
  13.问:你用不用手机啊?
    
  我没有手机,戒傲有,有事情的时候我用他的。
  
  14.问:现在要出家有什么具体要求么,我研究生学历,29岁,会不会太大了?寺里的和尚都修行佛法么,像扫地僧和做饭僧也修行吗?你在寺里是干什么活的,你什么时候能带徒弟?
    
  出家和年纪无关,悟不在早晚,只在能否悟。
    
  寺里的事情都要做,我不能带徒弟。
  
  15.师傅曾经给过我几块彩色玻璃,如果遮着红玻璃看天,天就是红色的,遮着蓝玻璃看天,天就是蓝色的。
  
  我师傅左手有点残疾,如果你从左边看他,他就是残疾的,如果从右边看他,他就是健康的。
  
  很多事情也一样,你想从哪里看,就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结果。
  
  出家人也未必隔绝,我和师弟也看过还珠格格。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22: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6.问:你们学不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还有能把你们日常作息来个流水的介绍么?
    
  师傅一般都会说一些,讲一些道理,还有一些生活常识.

17.问:小和尚平时主要有些什么娱乐活动呢??
    
  有几个师兄们喜欢打篮球,我喜欢看书。
  
  18.我下午和师傅说了上网发帖子的事情,师傅没有责怪我,同意我把寺庙里面的事情告诉施主们,不过我们出家人喜欢清净,所以我用一个相似的名字代替本寺本名,不是打诳语,寺名只是一个符号,知道不知道也无所谓。
  
  我们天明寺在小山区了,寺里人还算多,现在有二十几个,十年前,也就是我当年进寺的时候只有八九个人,以前的香火钱只有吃饭的,最近附近的小山开发成旅游区,所以进香的客人也比较多了,我们的电脑也是香客们捐的。以前只有2台,是长老们用,今年他们又捐了3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了。
    
  除了电脑,他们还捐了一些音响,有光盘,还有话筒,可以唱歌的,但是师傅不准唱,现在音响是放佛法光盘的。
    
  师傅每天早晨给寺里的香客讲佛法知识,我们都会去听,除非香客非常多的时候。
    
  师傅非常会说佛法故事,我可以把师傅说的故事告诉大家,非常好听的。
    
  我进寺里之前,只上过三年学,我们山里的小学只有一个老师,后来老师嫁到县城了,就没有老师了,有钱的人家小孩就送去县里读书了,我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干活。
    
  后来有了弟弟,家里的地也不多,基本不够种的,妈妈就把我送到寺里去了,寺里的生活比家里要好有些,现在当然更好些。
    
  师傅开始也不愿意收的,不过妈妈让我给师傅磕头拜师,磕了很多个,师傅就收了。
    
  师傅上过大学,是我进寺后才去考的,佛学院的,我跟师傅多念了很多书,大家问的很多很深的问题,其实我也不是很懂,我每天都念心经和大悲咒,金刚经我现在还没有办法研究透彻,再过几年也许能领悟吧。
    
  有些俗家的书我也看过,比如天龙八部,这段时间我在天涯看了几本小说,当然师傅都不知道的。
  
  19.我们寺里的师兄包括师傅收的俗家弟子,都没有叫戒色的,并不是说不应该戒色,而是确实没有。
    
  师傅收的俗家弟子其实挺多的,每个都有法号,也有比较奇怪的,有位四十多岁的师兄叫释戒烟,是他自己要求起的,当然戒烟也是应当的。
  
  20.问:你们那收不收女和尚呀?
  
  学佛法不分男女的,如果要出家,那只能去尼姑庵了,我们寺附近没有尼姑庵,所以具体的也不是很清楚。在QQ群里见过几位师太,不过没有好意思多聊天。
  
  21.有位施主问头发的事情,其实我们也不是天天理的,大概10-20天理一次,所以有的时候我的头发也长的挺长的,有法事的时候,我们会特意理一次。每次都是智恒大师帮我理,不过我们都不太喜欢他理,他理的不太好,有时候把头都弄破了。
  
  22.问:佛学院要什么人才可以去读?
    
  不太相同,多数都要有1-2年出家经历和文化基础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22: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哲理小故事:
  7.好多施主问戒嗔头发的事情,其实出家人也是有头发的,只是比较短,戒嗔对头发的事情其实还相当在意的。
    
  有时候人很奇怪,越是得不到的,留不住的,反而越发在意,而一些早已拥有的却随手放在一边,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在意的。
    
  戒嗔十二岁就出了家,所以自十二岁以后的十年时间,头发都没有超过半寸的时候。
    
  寺里负责剃发的是智恒师父,在家人常说,做那行恨那行,其实也有例外的,比如智恒师父,在寺里给人剃发了二十多年,不但没有厌倦,反而形成了嗜好,见到低辈分的小和尚们头发稍微长点了就看不去,一定要给他剃了。
    
  技术这种事情,当然是越练越熟悉,不过还是有例外的,依然是智恒师父,二十多年理发经验,还是常常把我们的头皮弄破,一来我们确实不太配合,在他手下动来动去的,二来给我们剃发,只要求剃光了,也没有造型设计的要求,所以没法提升技术等级。
    
  在小辈僧人眼里,没人比智恒师父更可怕,因为他眼睛总会盯着你的头上看,本身我们头发也不多,还总人惦记着。
    
  有时候在院子里和师兄弟们闲聊,智恒师父从里面走来,如果手中拿着剃刀,我们就会作鸟兽散,戒尘、戒痴这两个小和尚跑的比“如来”还快。戒傲平时喜欢和几位师兄一起打蓝球,所以逃跑的速度也比戒嗔要快,所以,坐在剃刀下的人通常是戒嗔。
    
  施主们如果有机缘来我们天明寺看到寺里头发最短的和尚很可能就是戒嗔。
    
  没有头发不代表就不用洗头了,每天晚上戒嗔都会洗头,不过还用不上洗发液,香皂就可以了,戒嗔头发最短,自然也是干的最快的,有时候用毛巾一擦就干了。
    
  所以师父说,细细思考自己的短处,也许会发现它并不是一无是处。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22: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8.天明寺坐落的山叫茅山,很多香客以为这里一定有道士,其实叫茅山的地方未必有道士,这里只有和尚。
    
  有山的地方就会有水,天明寺在山南的半山腰,转到山北面,有一个三重瀑布。
    
  所谓三重瀑布其实是一个瀑布,从山顶上流到山角的时候,被分成了三个。
    
  有人说,山下的淼镇的“淼”字就是源自这个三重瀑布,是否真有其事,无人考证。但我们称这个三重瀑布为淼瀑
    
  茅山不高,也不陡峭,淼瀑的水流也不急,那怕在山脚下水花也只是在脚底附近形成细细密密的一层薄雾而已。
    
  壮观是一种美,涓涓细流是另一种美,淼瀑的水源是山水汇集而成,即使雨水少的的时节也不会干涸。
    
  有些香客喜欢我们这里山泉水泡的茶,师父有时候会吩咐我们上山顶取水,寺里其实是有自来水的,不过我们的自来水和淼镇居民家用的自来水并不一样,是用水泵从井水中泵上来的。
    
  用井水或用山泉水给香客们泡茶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不过香客们如果有特别要求,戒嗔还是会拉上小师弟戒痴、戒尘一起上山顶去取水,从山边小路转到山的背面正好是第二重瀑布的底端。
    
  我们径直上山取水,上去的是三个人,下来的通常只有戒嗔一个人,戒痴、戒尘这两个小和尚只是假借取水的名义出来玩而已。
    
  现在的季节正是山花烂漫之时,山间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很多,也有蝴蝶飞舞,但也不是什么奇异品种,只是普通的白粉蝶。
    
  无名的山,无名的寺,无名的水,野花,野草,白粉碟,便是小和尚戒嗔的生活之处。
    
  山顶上的风一般要比山腰大许多,有时候一阵疾风吹过的时候,把很多花瓣吹起,山风不知从何处而来,也不知道要吹向何处,甚至感觉不到吹来的方向,只是觉得风在身畔盘旋,带着花瓣飞舞,花瓣久久不肯下落,良久才落于水流之中,顺流而下。
    
  昨天取水下山时,看见几名旅客在二重瀑布的底端水潭中嬉闹,有位年青的男施主还把头埋于水中,暴饮甘甜的山泉山。
    
  戒嗔也不便对他说,刚才戒痴还在瀑布上层小便过,既然是无关之人,何苦扰了他人雅兴,再说童子尿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转到山路中段,看见一老者坐于路边山石之上,脸上微有愁容,戒嗔上前询问。
    
  老人家告诉我,听说淼山有一种奇艳的草,特来寻觅,可是寻遍了整个山都不见踪影,所以心情郁闷。
    
  师父说,老施主专注寻求奇草,而忽略了山边美景,无得却有失。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22: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哲理小故事:
 
  9.有位姓杜的施主开了一个杂耍班,常年在附近几个乡镇之间走动巡演,如果不下雨,杂耍戏每隔十天都要来淼镇一次。
    
  淼镇是个小地方,娱乐活动也不多,每次演出团经过淼镇的时候,就是镇上最热闹的时候。
    
  杂耍戏班表演是在镇东边的空地上,没有帷幕隔着,观众来来往往看或者不看都是自愿的,即便是给钱不给钱也没有强求。
    
  戒嗔和师弟们去镇上买东西,也不自觉的选了杂耍班来镇上的日子,有时候我们站在人群的后面,远远的看节目。
    
  小镇里的杂耍班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技巧,可能是好奇,又可能是相当随意自由的制度,所以即使节目并不太精彩,每当节目结束的时候,围观的镇民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然杂耍班也有拿手节目,也就是在节目的最后,表演空中悬绳过人的节目,类似于大家说的“走钢丝”。
    
  就在这个节目中,很多劳累了一天,忙碌了一天,争议了一天的镇民得到了些许快乐。
    
  戒嗔每次看节目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另外一位姓李的施主,李施主在镇上开一家小店,家境殷实,在镇里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了。
    
  围观的镇民中就只有这位李施主不快乐,每当镇民掌声雷动之时,只有他愁眉不展。
    
  终于有一天,戒嗔忍不住问了李施主,为何独自不乐?
    
  李施主说:“我在想,他为什么不掉下来?”
  
  戒嗔回答他:“施主,你又何苦为难自己呢?”
    
  师父说,一个人心情好坏,很大程度和心态有关,寄望别人从空中下落得到快乐的人,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22: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10.每个人都有犯戒的时候,出家人有时候犯戒的次数比在家人还多,因为在家人没有什么需要遵守的戒律。
    
  所以用不同标准去衡量一件事情,产生的结论似是而非。
    
  一个人名字其实和行为是无关的,叫戒嗔的有时候会犯嗔戒,叫戒傲的也有骄傲的时候,叫戒痴则常常痴迷,就是师傅那位叫戒烟的俗家弟子也没有把烟戒掉。
    
  天明寺唯一不会犯戒的就只有戒言,戒言并不是哑巴,它是智恒师父养的一条土狗,它不会说话只会叫,有时候狗能做到的事情,人确难做到。
    
  戒言很胖,有香客根据戒言的体型质疑我们寺里人一定偷偷的吃荤,否则狗怎么可能那么胖。其实戒言确确实实是和我们一起吃素长大的,而且偏爱吃胡萝卜。
    
  其实每个人所不知道的事情很多,用一知半解的思想得出的结论,也未必是正确的
    
  我们也没有去向香客解释戒言很胖和吃荤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你去向他解释的时候,他反而又可能去想,你可能是心虚,要不为什么特意来解释呢?
    
  戒嗔其实还有一个丢东西的毛病,还好寺里地方并不大,翻来翻去总能找到,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只能请戒言帮忙了。
    
  戒言虽然也能找到东西,不过行动也不神速,可能吃素长胖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虚胖的。
    
  闲来无事时候,戒言和戒嗔会在坐寺门边上的山石上,远望山下景色。
    
  香客临门之时,常常会拉着戒嗔问事,戒言则在脚下转悠。
    
  有时候长老在侧,香客便会撇下戒言和戒嗔直接向长老问事,戒言和戒嗔依然似无人之时一样,坐于石上。
    
  有次香客问长老,我如何提高自己的修为?
    
  长老回答,如果施主眼中并不只有那位看起来身份最尊的人,而是把两人一狗都看在眼里,修为自然提升了。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2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茅山最有名的景点就是三重瀑,清澈的山泉水,流水中随波而动的花瓣,举目仰望天空,这里自有一份通透。
    
  有位老施主说,在这里古树下,找块山石席地而坐,闭目养神,耳畔只有潺潺流水之声,听闻飞虫空中振翅之声,或是采蜜归宅的蜂儿。眼未睁,但依然可以看到柔若无物的花瓣从与瀑布相连的小潭中居住的鱼儿头顶掠过。
    
  老施主说,心中美景止于此,如果再追逐花瓣最后飘到了何处,是否化成花泥去护花了?反而不美了。
    
  三重瀑虽美,确不是戒嗔最喜爱的地方,戒嗔喜欢带着本书,去寺右侧的一块很大山石旁,靠在树旁翻经阅卷,偶有落叶被山风吹落,落于经文之上,信手取来,夹于书中做为书签。
    
  这里无水无花,只有独特的幽寂,也许这就是戒嗔爱此处的原因。
    
  戒傲性格于戒嗔大大不同,不似佛门中人,喜欢多动,戒嗔时常想拉着戒傲一起来此处修为,只是戒傲从来不肯来。
    
  到是有次戒言叼了戒傲的布袜跑来找戒嗔,戒傲追到此处。
    
  那次戒傲也学着戒嗔一样在树下修行,只不过看了一小会就忍受不住又去打球了。
    
  戒嗔不解向师父请教,为什么如此清净的场所却无法平复戒傲的躁动的心?
    
  师父说,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幽寂的山石旁并不是戒傲心中的归宿,戒嗔,你自顾自己的修行,随他去吧.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发表于 2007-9-18 23: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发表于 2007-9-19 00: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高云淡的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9 07: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