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738|回复: 0

初识梨木台(杨银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7 12: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想为梨木台写点什么,但迟迟没敢动笔。是怕她的绝美经不住我拙笔的磕碰,一搅和,仙境便没了。但人总是要有感而发的。尤其是一些美好的记忆,总督促着你得向世人诉说点什么。
我是最早为梨木台景区向媒体进行过宣传报导的,也可说是外来的最早的一名“游客”。梨木台,过去作为京东蓟县一个封闭型管理的国有林区,2003年9月对外开放,成为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而对山水游历始终乐此不疲的我,在此之前,便已有幸偷偷地先睹了她的芳容。哦,亲亲的梨木台,我来了。当年你锁在深山人未识,我贸然闯入你的闺房,曾为你的美而动容、而吟叹,缘分哪!
这些年,水成为困扰京津地区的环境难题,这对山地景点颇多的蓟县旅游更为重要。我们的一些水面多是外来的客水,真正属于本地的、天然充裕的水流并不多见。而梨木台却有着自己较为丰富的水源,她一条高山溪谷发源于梨木台下的郁郁林丛,就这样入关东河,归淋河,经州河、蓟运河入海,泉水叮咚响地大方自信地出山了。
初识梨木台,是在1999年的夏秋之交。当时,只有一条简易的碎石路傍着河流进入峡谷。再往上行,只能徒步涉水前进了。古蓟州的诸多景区我早已阅尽秀色,孰不知还有一幅这么美的图画藏在深山。那水知“去脉”而不知“来龙”地淙淙做响,粼粼波光在溪谷的卵石滩上闪耀。清澈的水流竟无半点泥尘,两边翠峰终日像洗过的一样。溯流而上,我本为赏色而来的,虽只身徒步有些气喘吁吁,但也是苦中有乐,就这样在美的诱惑下情不自禁地一人独行。
抬首仰望,映入眼帘的是那天地之间的“登天缝”——几十米高的山体之间,竟劈开了一道狭长的空间。人们由此登天岂不是奢望?但大胆的想像,总能让生命张扬起艺术的精神。俯首低看,那跌宕的水流更是成帘、成布地飘然而下——亲亲的梨木台,俺那身心早已被滋润得如佛如仙啦。山是梨木台的形,水就是梨木台的魂啊!俺的魂,被梨木台的水仙摄去了,忘我啦,忘形啦,但却没有忘情啊!是谁扯出了一句“忘情水”,我说水是最有情啊,大悲大喜时的眼泪,便是佐证。
初识梨木台,我就这样蹑手蹑脚、探头探脑、探索着什么地前行。忽发现,五指山下,竟有散落的几户人家杳无声息地安卧于此。五指山是那山体的像形,除非佛神,谁能有如此的巨手?几户人家在这山水间缭绕着人烟,使我遂觉得亦凡亦仙又亦真亦幻。眼见着跟前也有瓦屋仓囤,眼见着周边也有稼禾果蔬,柴门石墙边藤萝缠绕,花椒树影下流水潺潺。但直觉却告诉我:这样美的地方一定不为人住,真有人住也该是世间的“真人”。真也好、假也好活体的自我仍要前行,暂忘掉人间的亲情,还得继续向大自然的怀抱里探个究竟。
小村往北越发山高谷幽,也越发水长路窄。至此绝境,便又形成了又一个山口。“绝境”一词总有险恶之意,但我觉得:绝境于自然而言,必有美妙绝景;绝境于人生而言,必有辉煌再生。绝景定会在绝境之上,再生也必定要超越已生。忆想当初那山口处的见闻,以上感悟便难以释怀。但见山口溪谷里平卧着一块四方巨石,一棵尺把粗、十几米高的柳树竟独生其上。巨石离地有1米高度,如此大的树干只有几缕微弱的根系扎向谷底。我不怀疑树种当初遇有水土后在石面上成活,但我却惊愕它为何能长成大树而独“戳”石上。我至今也难以解释它“凭空”长成大树的“根由”,我只能找到许多感叹它、敬仰它的“情由”。这一奇景被我拍下照片、附上文字首次公诸于《今晚报》上,如今它已成为梨木台的一绝。山口处还有梨木台落差最大的黄砬瀑布,溪水至此义无反顾地倾泻而下。那断崖之上本是平缓流畅的溪水,至此绝境勇往直前使其有了更好的表现形式——也便使这水势美再生为另类的胜景。人生本身不也如此吗?李小双“绝境”处奋然一跃,便成为世界跳水冠军。
初识梨木台,可资回味的东西太多。但却因天色已晚,只好打道回府。数年后,再去开放后的梨木台游览,方知道初次到达的黄砬瀑布处,刚是她更佳景色的开始。炎炎的夏日继续深入,都是那林木遮天蔽日,瀑水飞珠生烟,花草沾雾顶露,绿潭星罗棋布的好去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9 04: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