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74|回复: 7

学习和思维的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 21: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学生成绩的好坏,关键不是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语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老师。 今天的老师,要学会从思维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最高境界,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二、培养中学的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三种思维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发表于 2007-10-2 21: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无涯苦做舟...............
发表于 2007-10-4 15: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在于如何领进门,能力、习惯、品格的培养远比具体教会几道题重要!
发表于 2007-10-5 12: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7-10-5 14: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透彻
发表于 2007-10-5 14: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现在的孩子呀,没法说!!!
发表于 2007-10-5 14: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可能都不喜欢了。
发表于 2007-10-7 19: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7 01: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