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2
UID23335
注册时间2007-7-21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近些年来,国人大都沉溺于“世界工厂”的“美誉”之中,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常常让国人倍感自豪。殊不知“世界工厂”是用环境变成垃圾场的代价换回来的。
在中国越来越成为各种生活和工业消费品加工地的同时,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频频出现,越来越反映出一个紧迫的问题,即中国环境污染范围和速度都进入了一个增长的阶段,我们用环境的代价换来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2006年中国人均GDP能耗是部分发达国家的5、6倍,甚至更高。也就是说用利用同样的能源,我们只能创造发达国家五、六分之一甚至更低的国民生产总值。
可就是这么触目惊心的事实,居然在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中却只字没有提到,甚至于国家用来治理污染的投入反而成了GDP增长的一部分。这样一来,越污染GDP越高的可笑场面也就形成了,实在是可悲可叹。而谢伏瞻局长在前两天的谈话中却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是稳定的。在稳定的GDP增长数据背后,我们也要看到同样稳定增长的环境破坏现状。
不过也难怪,毕竟环保观点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上到中央部委,下到地方官员,大多把GDP看得比命还重。而老百姓只有在自己权益遭受侵害后,才会认识到环境的重要,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还很少形成环境保护的习惯。甚至觉得我掏钱了,怎么用是自己的事情,每年黄金周各旅游景点里的一片狼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只有官民一起走科学发展之路才是唯一的希望。具体来说,应当把绿色GDP纳入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去,同时引导人民积极参与环保运动。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也许不能看到一时的成果,但是对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子孙后代的幸福,却是不无裨益的。只有这样,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才能得到平衡,我们的环保之路才不会充满悲情,生存环境也才会得到更好的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