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83
UID7093
注册时间2006-5-1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饮食是人类最低层次的需要。
远古时代的生产力低下,原始人和动物的差别不大,为了生存而采摘野果和刨挖植物块根充饥,也进行集体捕猎动物食用,他们整天疲于奔命地揾食也难果腹。
在懂得使用火之前,即使获得食物也是茹毛饮血生吞活剥,没什么美食不美食的概念。可能在森林大火之后,原始人检了让火烧过的动物尸体来吃,肯定顿觉味道比生吃的好得多,于是开始懂得什么叫美味了。懂得使用火之后,人类把食物放在火上炙烤,从此由生吃改进为熟吃,开始享受美食了。再以后,有了陶器青铜器铁器,除了保留与火直接接触的烘烤之外,还将食物放在器皿里隔着火加热,于是有了煮蒸熬煲炒煎炸焗爆涮溜等等的烹调方法,于是有了不同口感的食物。同时,人们逐渐懂得在食物中添加各种天然的以至人造的调味品,诸如葱蒜姜椒油盐酱醋等等,于是产生了各种不同风味的食品。于是,人类进入了饮食的文明时代,所以有人也把饮食看作是一种文化了。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的饮食除了讲究烹调方法和口味外,在某些场所某些人群中开始讲究与味觉无关的食物视觉效果了,这事儿在敝国尤甚。
据说,咱们的中国皇帝为了摆皇帝的派头,除了山珍海味玉盘金樽,同时还得菜色众多式样好看。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一人吃饭得摆满三张大桌子:近身的桌子上的菜肴随意挑来吃,远一点的桌子上的菜肴看中了就叫太监拿来吃,再远一点的那张桌子的菜肴就只是看看罢了。那么多的菜,皇帝只是动了几样,动的那几样也仅吃进一点进肚子而已,实际上对于大多数菜肴皇帝只是用眼睛看看而已。也许因为这样,管理御膳的太监们摸透了套路,皇帝的御膳除了讲究好吃会还要讲究好看了。那最远的桌子的菜肴皇帝是只看不吃的,御膳太监便计上心来,做了很多精致好看的假菜肴,每日轮番摆上,但报的却是真菜肴的账,银子便进了太监们的腰包了。
还有那清朝的慈禧,到承德避署山庄小住,从京城就带去百几十个厨子,据此可推知皇家菜肴的数量极大和制作的功夫极繁。那所谓满汉全席,几百个菜得三天才能上完,而真正吃进肚子里的只是九牛一毛罢了,不就是都拿来看。
最近在广州看了一个“国际美食博览会”,所谓国际,其实唱主角的是广东主要是广州的知名酒店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外省酒店,再就是一些插上外国旗的数量不多的外国展品。
纵观博览会的展品,外国的似乎不注重形式,有的近乎像咱们的一些行为艺术家不修边幅的行头,半截黑乎乎的烤面包也拿来做展品,似乎外国人只讲究食物的内在营养而不追求外在的式样;而敝国的展品多是拼成或雕刻成各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案,可谓雕梁画栋披金戴玉了。
既然是博览会,展品只是给人看的,就像那皇帝吃饭时最远的那一桌菜肴,作得好看让人欣赏也是应该的。实际上,高级的酒店昂贵的盛宴的菜色也是这么雕琢的,但居然也有消费者愿意出钱买这与味觉无关的视觉享受。
我想,从“国际美食博览会”的中外展品外在式样的差异可以折射出中西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咱们国人中的若干部分人爱务虚,顾面子,讲排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人分九流;贫富贵贱,天命注定。富人贵人有钱,当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了。普罗大众几块钱的饭盒就能解决一餐,穷人一套几十块钱的衣服,也能起着衣服的保暖和蔽体的基本功能,贫困学生一块十元钱的电子表也可以满足其计时的需要,稍为有钱的白领打工族按揭买十万元的国产飞度也能代步进入车族行列;而富人花近万元买瓶路易十三,万把块的一套西服,几十万一块的劳力士,近千万一部的劳斯莱斯虽然也是起着吃穿用行的作用,但其主要功能恐怕是用来作为显示其财富和地位的标志,满足其成功感荣耀感。这样,我们对富人大把花钱去高档酒楼欣赏享受视觉艺术为主的美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我只是把“国际美食博览会”的展品当作艺术品来欣赏,它们因为对于我来说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如果要填饱肚子还得回家自己做,如果要上馆子的话,最阔綽也只能到大排档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