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0
UID30458
注册时间2008-9-23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鼓捣千分评估的材料,闲下来时仔细想想,忽然觉得很可笑,其实我们下了这么大力量做的这件事,就是一个游戏,一个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规则,然后全区师生一块玩的游戏,而且大家还都乐此不疲。
作为一个拥有一万多教职工,十多万学生的庞大群体,确实需要一个科学的、有权威性的方法去管理。千分评估在他诞生的最初几年里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方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评估细则的弊端也越发突显。
首先评估的标准不公平。我区各个学校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学校规模不同。国办校好歹就几百甚至上千人,建一个操场就要几百万,而有的学校只有几十名师生,连必要的教室都没有。有的学校专门值班不教课的老师就有好几个,而有的学校校长每周都要上十几节课。有的学校音体美等专业学科老师有好几个,而有的学校全校老师加起来就没有一个会弹琴的。试想在这样一个现实面前,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的话,得出的结果有什么用呢?
其次评估的方法不科学。现在的评估大都采用看资料,座谈等形式。先说看资料,经过十年的积累,材料该怎么做,大家都烂熟于心的,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一年累计下来的东西,第二年重新打印一遍就OK了。还有就是看你怎样把档案做出“花”来,哄得检查者开心了,分数自然也就高了。
另一项是座谈,想通过这样方式从老师们嘴里减分?想都别想!人家还得在那混呢。所以只好跟学生那套,在评估以前,背诵各种守则、规范的工作每天都是要坚持的。一面背着要诚信,老师还得要告诉孩子们怎样说瞎话,还美其名曰为校争光。
第三评估的次数太勤。记得两年前教育部曾经下了一个文件,要求地方要减少各级各类评估,我们教育局也全文转发了。而现在呢?除了千分评估之外,又出了好几个评估,光是德育的一下子就出来三个,基地建设的评估也正在进行。
中国人似乎对将事物排队这件事情情有独钟,有顺序要排,没有顺序创造顺序也要排。排来排去最倒霉的是谁呢?都是干这行的,大家都有同感,每年的千分评估不结束,总是放不开干别的事情。要是赶上你最后一个评的话,评完正好回家过年。
想起了实行多年的“八条禁令”,同样是教育局出台的规则,而它却依然显示着它勃勃的生命力。同样是规范性文件,一个是规定你不该干什么,一个是规定你该去做什么。这其中反映的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都对权力的掌管态度。如果权力不去下放,道路只能越走越窄。
前两天,某单位的领导们正忙着给本单位职工调解家务问题,我跟他们打趣说:“调解家务的事儿,千分评估查吗?”
正所谓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每天发生的事情也不一样,如果非把它单纯化的话,就是矛盾的简单化,这必将会导致更多的矛盾。
千分评估,给我一个理由说爱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