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661
UID32662
注册时间2008-12-29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09-3-17 11: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人与做人 文 / 乾坤大侠
人类就这么简单。
只要从母体分娩那一刻,呱呱落地的一瞬间,我们就视它为人了。作为一个人或者称为一个人就这么简单。但做一个人,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尤其做一个公信力、公众式的好人就更难了。
作人,是人就叫人。好人、坏人、恶人都是人。人分三教九流,概之都是人,而做人则不已。做什么样的人,其决定因素涵养着众多后天性的成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生存环境、启蒙教育,学府深造都关乎着这个人的品行德成。好的,当然是人中之人,反之则是人中之渣了。因此,作人与做人有着天壤之别,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当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的思维方式也一直处于不定式之中,即客观影响思维,人和事决定着主观的骨化程度。就此而言,人们就不难理解“孟母择邻”的伟大意义了。
近代有位哲人说:“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干事。”这本是人类起码的做人标准。仔细解剖之,话少言精,再揭人性的弱区。我想哲人重复最原始的字句,无疑有它最充分的某种理由。或许,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因出自名家之口,却能吸引公众变成一种人们理性的聚焦,故而,有人奉之为座右铭,悬于案头,警示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坐标,这种形式上的附雅行为,说明两点:一是有人真心崇遵;二是借名家墨宝,装模作样。这就好比一些贪官污吏在台上大肆喧讲廉正,台下却只争朝夕地利用手中之权收受贿赂,这种伪君子的做法,当今已不是什么怪事,麻木的人们当然见怪不怪了。或许有相当一部分还认为这就是做人的“本事”去效仿。中国人做人的悲哀,好像就在于此。也有一部分人,“大事不干,小事看不上。”自命清高聪慧,坐而论道时,口若悬河,做人的理论一套又一套,但自己的行为举止笨手笨脚,固步不前。
我曾对朋友讲过一则故事:一农夫,眼盯别人的庄稼时,常常笑话别人,不是掌握不了时机,就是种的稠与稀,人们天旱锄地,他笑话人家是瞎子点灯白费油。人家下种完了,天降普雨,地里长出绿郁郁的禾苗,他却延误了时机,秋收时,人家米面堆山,他却收成寥寥无几,就这,他还笑话别人是“瞎猫碰上死老鼠”才有此收成。年复一年,别人都发家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却穷困潦倒,饥不择食,还怨命运不济。此农夫,好逸恶劳却苦了自己。理由很简单,他只会评论别人,自己却不会干,不愿干。他哪里懂得:种地收成是件实实在在的事。古人有句谚语:“你哄地皮,地皮哄你肚皮。”实践出真知,人家笨却在勤奋,由不熟悉变成精通,收获那么多,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类似事情,比比皆是。这种人和事,自然而然地决定了你永远是作人的人,而不是做人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