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30|回复: 1

周末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7 08: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周,国际、国内都出现了很多令人关注的事情。你轻点鼠标,就会看到:

国际新闻方面,重要的如:朝鲜在美国国庆期间试射多枚导弹;美国流行音乐之父杰克逊突然去世及其悼念仪式,特别是有报道说,有12名杰克逊歌迷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追随杰克逊自尽而去等。

国内新闻方面如:上海莲花河楼房整体倒塌事件;广州海珠桥“跳桥秀”事件;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等31名考生涉嫌少数民族身份造假事件;国内H1N1流感有爆发趋势;驾车撞人事件;好几个省和直辖市洪涝灾害等。还有如,重庆中科院植物所教授、博导傅德志宣称要收邓玉娇为自己的学生,并说“这研究生我招定了”,从而惹来争议等。

体育方面如:美国媒体劲爆,姚明可能会“报销”下赛季部分常规赛,或者整个赛季,甚至就此“封手”;世界男、女排重大赛事等。

这么多量级很重的新闻,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我挑两件感兴趣的事情,写上几句。


一、中国男排来了黑小伙

刚刚看完一场世界男排联赛,这是世界男排联赛小组赛(预赛)第二阶段的第一场比赛。结果,中国队在南京江宁主场,以3:2击败了尚存6名北京奥运会选手的美国男排。

今年的世界男排联赛预赛(小组赛),从6月12日开始,半个月时间里,中国队打完了自己前半程的全部6次客场比赛,成绩为1胜5负;包括1胜1负意大利、两次负于荷兰、两次不敌美国,目前在小组四队中排名垫底。

尽管,新组建的年轻的中国队打出了气势,也取得了两场胜利(算上刚刚取得的这场胜利),但是,客观地说,中国队要想从本小组出线,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因为同组的三个对手美国、荷兰和意大利,要么获得过奥运冠军,要么获得过世界锦标赛冠军,人家实力摆在那儿哩。

让我感到饶有兴趣的是,中国男排的队伍里,居然出现了一位黑人小伙子,他叫丁慧,来自南非(“大嘴”韩乔生先生说来自中非共和国,对于韩乔生的解说,我还是有些不放心,在网上一查,果然有出入),是一名混血儿。丁慧1989年生,来自于一个单亲家庭,妈妈是杭州人,爸爸是南非人。虽然遗传了父亲的黑色皮肤,但丁慧一直强调的是:“我就是一个中国人,就是一个杭州人。别人怎么看我不管,我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说来,丁慧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外国人。丁慧现代表浙江利群男排征战中国男排联赛。只可惜,本场比赛小丁慧没有被派上场,因而也就没有看到他的国家队处子秀。

身高1.86米的丁慧,因在国内赛场上表现不俗,被中国队主教练周建安征调入队,作为另一位主力自由人任琦的替补,从而首次代表中国队并征战世界男排联赛。

按说,一个国家的某名运动员代表另一个国家,参加某项体育赛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稀罕事。举例说,我们的乒乓球运动员,就遍布世界各地,很多人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征战世界赛场,比较著名的有:代表新加坡的李佳薇、冯天薇、王越古;代表韩国的唐娜;代表美国的中国队前国手高军等等。可以这么说吧,只要这个国家有乒乓球运动,几乎都能看到中国运动员或者中国教练的身影,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赛场上,黄皮肤的中国人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其他如足球、篮球、赛车等,转投他国效力更是屡见不鲜。一般而言,运动员转投他国,或是因为他的国家该项运动很普及,运动水平很高,高水平运动员“过剩”情况;或是因为某项运动水平虽不高,像球类项目,但却产生个别运动天赋极高的运动员情况。

在中国运动队当中,倘若真的出现别的国家运动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观众,我们能不能接受呢?我理解,竞技体育本身,随着商业化的包装日趋盛行,其娱乐性的一面也更加突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像其他国家一样,有条件地引进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加入我们的国家队?比如足球等项目,以带动本国运动水平的提高。在日本足球队中,就曾经有过一位巴西人,他们还成批地将自己青少年运动员送到足球王国巴西训练、比赛。现在,日本的足球在世界足坛也占有一席之地,与他们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不无关系。随着“三大球”等一批运动项目职业化的逐步深入,我想,中国的老百姓将会以更加轻松、欣赏的目光,来看待体育比赛,特别是一些商业化味道很浓的比赛,也不再为所有的比赛和运动员贴上“爱国”的标签。

只要我们自己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过、努力过,只要代表中国的所有队员拼搏过、努力过,我们都应该为他们加油、呐喊、助威,即使他不是中国人,即使他们的成绩不如我们期望的那么高。


二、广州屡演“跳桥秀”

7月3晚,我看到山东卫视一档精品栏目《说事拉理》播出的节目:“揭秘跳桥秀”。

故事的主角有两位:跳桥的包工头陈富超;推人下桥的退休老汉赖建生。

故事情节:2009年5月21日,广东人包工头陈富超,因承包工程款500多万元被发包方拖欠,讨债、上诉无门,他跟很多人一样,玩起了“跳桥秀”。当他爬到广州海珠桥顶端,果然引来了很多观众,其中,也有被“跳桥秀”弄得身心疲惫的公安救援人员。桥下的道路交通开始阻塞起来。

从电视镜头中看,在陈富超与公安救援人员对峙了很长时间后,又有一位老汉(赖建生)爬到了桥顶,并慢慢向陈富超接近。那老汉边跟陈说着话,边向陈伸出手,陈以为他跟自己一样,也是讨债的,就伸出手去要握一握。没料到,身强力壮的赖老汉突然一扬手,使劲将陈从三层楼高的桥顶掀了下去,在观众们惊魂未定之际,赖老汉却笑嘻嘻地向桥下的观众致以军礼。

剪断节说,老汉赖建生被公安带走;陈富超不幸中的万幸:侧面着地,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和肋骨骨折。

事后,记者分别对陈富超方面和赖建生方面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

陈富超对记者说:蚂蚁尚且偷生,我怎么可能真的去自寻死路呢?自己只不过想通过媒体得到从来没有得到的关注。他一口咬定赖老汉是要谋杀他。

那位赖老汉在被当地派出所带走后,又马上被其家人取保候审走了。记者去他家时,已不见到其踪影。于是,记者就去采访派出所,从镜头上看,民警很不配合,大概他们觉得人没死,没啥大不了的,对这种上演“跳桥秀”的人根本没有同情之心。据记者从其他途径了解,那位从广州电机厂退休的赖老汉,原本就是一位爱打抱不平的人,爱出风头,他还曾经救过一位想跳桥的人,而被称为好市民。

主持人称,法院宣判:赖老汉被犯有故意伤害罪;陈富超犯有扰乱公共秩序罪。

广州海珠桥经常上演这种“跳桥秀”。有数字说,自今年4月份以来,就发生了14起“跳桥秀”事件。爬桥的,多是车祸逃逸、医疗纠纷、儿童走失、货款被欠等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人。这些爬桥的人事后都说,自己爬桥,只是想引起媒体关注,使问题得到解决,不可能真的跳桥寻死。

无独有偶,7月2日晚,央视心理谈话节目也报道了一位吉林市女狱警王玉辉,机制勇敢、冒着生民危险奋力救出一位被老板诬陷,从而欲跳楼轻生的17岁黑龙江打工小女孩,并认那位女孩为干女儿的动人故事。

看完“跳桥秀”和“跳楼秀”两个节目后,我在想,我们的社会,真的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既有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也有社会体制约束方面的。比如:

人性的淡薄和对人的生命尊严的蔑视。诬陷女孩的那位老板,在得知女孩要跳楼寻短后,对前来索取他扣押的女孩身份证的民警说:她跳楼,死、活与我无关。看看,人家女民警王玉辉做了几个小时的努力,女孩终于开口说话,想要回被老板扣押的自己身份证,在救人的关键时刻,那位老板竟然说出这样毫无人性的话!

视法律为儿戏。很多雇主和所谓老板,拖欠承包人及工人工资几成家常便饭,在他们眼里,哪里还有什么国法、王法?!还有,像那位赖老汉,听说“跳桥秀”影响了公共秩序,就想在救人当了英雄后,再做一把推人的“英雄”。他凭什么用私刑去那样对待陈富超?他的心里还有法吗?!倘若陈富超真的摔死了,又是怎样的舆论和结局?

机制、法制不健全。作为关注“跳桥秀”的网民,我们不禁会问一句:跳桥的人真是在“作秀”吗?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选择这样非理智行为的呢?固然,爬桥的人的做法确实影响了公共秩序,也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活,比如交通堵塞等。但是,如果他们的疾苦和要求真正得到关心和及时解决,或者说有一个正常的反映渠道、平台去接受他们的诉求,并为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他们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还会拿生命去玩“跳桥秀”、“跳楼秀”吗?有关部门或者官员总是会在出了事情以后,冠冕堂皇地说:应该以正常途径反映问题。可是,“正常途径”又在哪里呢?

写于二〇〇九年七月五日(周日)凌晨[文 / 松山居士.]
发表于 2009-7-7 09: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6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