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030|回复: 1

[多维游走] 鱼水之乡(柴耕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4 13: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水之乡(外一篇)
柴耕余

  我的家乡座落在潮白河畔,金秋时节, 阳光绚丽,和风佛面,气爽宜人;每次回乡都令我兴奋不已, 汽车沿河堤快速行驶,我坐在车子里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绵长笔直的潮白河的大堤,两旁绿柳成荫,枝繁叶茂,低垂的枝叶迎风摆动;树上蝉雀齐鸣,树下绿草如茵; 刚刚铺完的柏油路面平坦光洁,各种车辆穿梭来往,行人络绎不绝,沿堤建造的一座座排灌自如的水利设施从眼前一掠而过。
  大堤的左侧有无数个粼粼碧水、鱼虾跳跃的鱼塘,远处眺望犹如晶莹闪烁的宝石,镶嵌点缀在一望无际的大洼里;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在微风的吹佛下,好似大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稻香。
  大堤的右侧是碧波荡漾、浩瀚苍茫的水域; 天高云淡,碧水蓝天;天然的水草在水中飘荡, 各种鱼类在水中穿梭畅游,捕鱼的船只在宽阔漫长的河道里星罗棋布,渔民们有的正在下钩、撒网,有的正在捕获丰厚的成果,看到船舱里装满跳跃的鱼虾,他们紫红色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一座即将竣工通车的大桥,雄伟壮观,把隔离多年的两岸紧密地联结起来;潮白河截流蓄水,不仅为渔民们捕鱼开创了天然的鱼场,而且也为全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水,使盐碱沙荒的不茅之地,变成了高产富饶的米粮仓;水,使宝坻的大洼地区变成了鱼米之乡。
  然而今日的鱼米之乡,昔日却是鱼水之乡;过去宝坻县的洪水之患主要来自潮白河,每到汛期山洪爆发,洪水泛滥,冀东地区八县都要深受其害。新中国成立后,即着手潮白河的整治工程,1950年春季治理潮白河的工程开始施工,1972年又实施了潮白河的拓宽改道工程,从根本上使潮白河的水患问题得到彻底治理;今天,水乡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水乡景色却经常在眼前浮现。
  按照规划家乡的村南300米即为潮白河堤,堤外就是泄水的库区;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每到汛期,黄庄洼水库几乎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水库的村民也都变成捕捞的渔民,库区里鱼、虾、蟹、蚌等水产品和雁、鸭等禽类产品应有尽有。我们这些少年儿童经常和大人们一起尽情地观赏这帆船成队、百舸争流的自然景象,那些来自黄庄洼底的渔民,创造了下钩、下网、闸泊、拉网等多种多样的捕鱼方法,捕获的鱼类有鲤鱼、鲫鱼、黄瓜鱼、麦穗鱼、黑鱼、鲶鱼、银鱼等, 品种繁杂,应有尽有。
  村南的大堤上,每天行人、车辆川流不息,他们既有捕鱼的渔民又有买鱼的贩子,有一次我亲眼见到一户渔民,捕到一条一百来斤重的大鲤鱼,被鱼贩买下后,装在麻袋里还露着尾巴,如此重大的野生鲤鱼实属罕见。我家也和村里的两户农民联合组成了捕鱼小组,购置了一条小船和一副搬网,这样既可以用船收获被洪水淹没的庄稼,又可以在河堤下搭起木桩去搬网,那时村里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是过着这种农、渔两业互相结合的生活,
  成群结队的野鸭、鹰雁一会在空中自由翱翔,一会又俯冲到水面捕获食物;捕捉禽类的渔民们支撑着一对大帆船,它的后面还托带着二、三十只小船,每个船上各有一人手持猎枪,机警地瞄向这些即将捕获的猎物。
  每逢星期天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童都要到大堤上玩耍,有时也要扎到湍急的河水中打逗、戏水,比试一下谁的水性高,气量长;在喧闹中我突然发现一只野鸭飞落到一座墓地上,当我蹑手蹑脚地走近墓地时,惊吓的野鸭蓦地飞腾起来,顿时使我大失所望;惆怅之时猛然看到一座巢穴里有一只硕大 的鸭蛋,这意外的收获使我喜出望外,回到家中母亲把鸭蛋放到母鸡窝中浮化,一个月后竟然浮出一个羽毛丰满的小鸭来;每天备食喂养雏鸭,给我的幼年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鱼水之乡”名不虚传,家乡的人们捕鱼、卖鱼、赏鱼、吃鱼,每天的生活都与鱼和水相伴;记得有一天晚上,忽然听到我家的院子里有唰唰的声响,用灯一照,原来是一只足有半斤重肥大的螃蟹爬了进来,只用举手之劳它就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盘中美餐;如今市场出售的大多是养殖河蟹,那么大的原生蟹再也看不到了。
  那时家里养了一只大花猫,它的知情温顺着实惹人喜欢,白天经常眯起眼睛依畏在我身边浑然大睡,喉咙里不停地发出呼呼的响声,晚上它却精神十足地东奔西跑,有时直到天亮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在一个水患临门的秋季,它却连续三天深更半夜嘴里叼着大鱼跑回家中,仔细察看,每条鱼都很鲜活,足有半斤多重,鱼身没有丝毫破损之处;哪里弄来这么大的鱼呢?一定是花猫偷吃了别人家的鱼吧!
  正当家人心里频繁出现不解之迷时,第四天夜里花猫又叼回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鲇鱼;这次奇特的收获给全家人带来了新的启迪,过去常听说猫可以用尾巴钓鱼,是不是花猫自己钓来的鱼呢?再看那条鲇鱼的嘴上还粘着几根黑色的绒毛呢!啊!不容置疑,这些大鱼都是可爱的花猫用尾巴钓上来的,创造奇迹的花猫太乖了,我兴致勃勃地拿起一条煮熟的大鱼慰劳花猫,以此做为对它的奖励。很快猫能用尾巴钓鱼的趣闻迅速在村内传开,我家的那只花猫自然也就成为一只“名猫”了。
  每到冬季,也是捕鱼的大好季节,白茫茫的冰面一望无际,捕鱼的人们打开冰面做成凌眼,或下网拉捕,或下钩套拉都会捕到大量鱼类,有时把网圈在凌眼里转一圈,就能捕到几斤鱼。那时虽然良田变为水库,但是鱼类就是人们的主要食品,捕鱼、捕虾就是主要的经济收入,所以生活就能过得去。
  生在鱼水之乡,必然会受到捕鱼之风的熏陶,小时候我经常和其他孩子一起,以简单的方式学着做些捕鱼的活动,搭埝淘鱼、提网提鱼、下水摸鱼是我们孩童的主要捕鱼手段,虽然收获较小,但吃到自己捕到的鱼,也感到其乐无穷。
  1960年秋季正处经济困难时期,鱼类是用来充饥的最好食品,成为人们度荒的宝贵资源;大人们白天参加生产劳动,就利用晚上的时间从事捕鱼活动,既不耽误生产,又不影响个人收入,真是两全其美;我虽然年仅十三岁,但还是跟随大人们加入了捕鱼的行列;为了捕鱼母亲特意给我购置了一副提网,并亲手编织了一个捞网,那时我也跟母亲学会了编织鱼网的技巧,不但自己能制做梭子,而且穿梭编织、打结换线也很利落,在母亲的指教下,以后我自己当真又编织了一个新的捞网。   
  月空当照,秋风徐徐,枯草萋萋,仲秋时节的深夜已经有了几分寒意,村南五里之外的一条宽阔的沟壑里,风平浪静的水面早已荡然无存,从四面八方赶来捕鱼的人们,不顾水深天凉,争先恐后地跳入齐腰的水中,有的用手摸鱼,有的用提网提鱼,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一会儿,只听有人大声惊喜地喊到:“你们看哪!这条鱼有五、六斤重吧!”接着又有人说:“太坑人了,一个大家伙跑掉了”!
  捕鱼人的喧闹声,鱼类出水的跳动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千家万户都已进入酣睡之际,这里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只因我年岁小,不懂得捕鱼的技巧,所以很长时间都是“混水摸鱼”,“烂芋充数”,当那些年岁大的捕鱼能手提着整袋欢蹦乱跳的大鱼满载而归时,我的收获却寥寥无几;即使如此,我每天还是兴致不减,准时来到这水中的乐园,与大家分享月夜中的愉悦。我带着微小的收获回到家里时,时钟的两个指针都已指向了正上方。
  由于潮白河泄洪区的经常蓄水,家乡村南一片狭长的洼地长出了茂密的芦苇,年复一年便形成颇具规模的苇场。芦苇荡里各种野鸟腾空起落,互相追逐,筑巢下蛋,吵叫不停;空旷的草地上长满各种色彩的野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谁曾想到这里竟是鸟语花香的世界。
  每到夏季的鱼水之乡,滔滔河水滚滚而来,群船猎鸭,捕鱼捉蟹,芦花飘荡,鹰雁飞舞,远处白帆林立,天水连成一片,在晚霞的照耀下,宛如一副美丽的画卷。勤劳的家乡人民常年与水相伴,水养育着赖以生存的难以计数的物种,也为世代栖身在潮白河畔的父老乡亲提供了宝贵的生活资源;当时我虽年幼,但时至今日我还经常陶醉于这些迷人的水乡景色之中。今年秋季我回到家乡,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当即赋《七律·水乡》诗一首,以抒发当时的情感:
  潮白河水滚滚流, 波涛汹涌浪不休。茫茫滔滔望无际,白帆林立渔人游。
  鹰翔长空蓝天舞,鱼虾跳跃竞自由。鸭雁觅食轻飞落,芦苇荡中育鹊鸠。
                                 
                   永存的泪痕
                                        
  今年的一月十五日,是天津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六十年前的这一天,天津城内外硝烟弥漫、炮火隆隆,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的战役打响了,经过二十九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天津城获得解放,不幸的是在攻城战斗中,我的父亲英勇地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每年的一月十五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抚今追昔,让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1949年的三月,已是花红柳绿、春光明媚的季节,正当全家人同村里人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期待父亲胜利捷报的时刻,突然接到父亲牺牲的消息;噩豪传来,有如晴天霹雳,母亲、祖母悲痛欲绝,从内心发出声嘶力竭地呼唤:苍天哪!你太不公平了吧!为什么要让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再度雪上加霜?为什么叫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再度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我们孤儿寡母该怎样地生活呀!
  几经艰辛与周折,亲人们将父亲的遗体运回家中;出殡那天中午,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几只低旋的乌鸦发出悲凉的哀鸣;这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大有黑云压城城欲催之势,仿佛天真的要塌下来,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很快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穷乡僻壤里的村庄顿时笼罩在狂风暴雨之中;村里的很多乡亲任凭暴雨的肆虐浇洒,在雨幕中徘徊走动,互相倾诉对父亲的缅怀悲哀之情;雷雨声和哭泣声,雨水和泪水交织融合在一起,恰似一曲悲壮凄凉的乐章;乡亲们都说老天也要为父亲送行啊!然而任何抚慰的语言都难以平息亲人们内心的悲伤,如注的大雨也难以冲洗掉亲人们的泪水;我这个不满两岁的儿子责无旁贷地为父亲拿起了送葬的帆杆,此情此景令全村人同声悲泣。
  从此,父亲长眠在家乡的故土上,时至今日,漫长的六十个春秋悄然逝去,我已经从一个年幼的稚童变成年愈花甲的老人了,我的四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现在儿孙满堂,丰衣足食,合家欢乐,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切都是党的领导和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献身所取得的;在父亲牺牲六十周年的忌日,我心潮起伏,怀着沉重的心情带领儿孙们来到父亲的灵墓前,缅怀前辈,祭悼亡灵。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刚刚下过,皑皑白雪覆盖着家乡大地,父亲的碑墓银装素裹,显得格外庒重,站在灵墓前,大家肃立默哀,以自强自立、事业向上、生活美满的现实告慰父亲的英灵;此时此刻,我眼含热泪,心里似乎在默默地叨念:“敬爱的爸爸安息吧!您和全家几代人拼搏奋斗、梦寐以求的理想与夙愿,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永远奋发向前!”
  父亲出生在旧社会兵慌马乱、水深火热的年代,一个几代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家庭;他三岁时,爷爷就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年幼的父亲跟随祖母四处奔波、沿街乞讨、艰难度日,过着流离失所的苦难生活。
  在苦海里挣扎奔波的祖母,一生经历了丧夫、丧媳、丧女、丧子、丧孙的人间悲剧,她把最后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父亲身上,为了让父亲长大后能够成家立业、谋取生存之路,她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经历了贫困饥寒的艰辛磨难;父亲稍大些,祖母便把他送入学堂,旁听教书先生的讲课;深知家庭贫穷拮据的父亲风雨无阻,刻苦学习,在仅仅二、三年短暂的学龄中,他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没有辜负祖母的希望,为以后的学艺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父亲长到十四、五岁就来到林亭口木匠铺当徒工;学徒就要抢脏活,干累活,看师傅的脸色行事,稍不如意,就要挨打受骂;他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小小年纪也要承受大量艰辛繁重的劳动。
  父亲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凭着坚强的意志,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他善于博采众长,举一反三,刻苦钻研,精工细做,终于学有所成;凡精雕细刻、粗细木活,他都样样精通,练就了一手精妙绝伦的木工技艺。现在家里保存的木凳、炕桌和木橱,虽经七十多年的风霜磨损,仍然坚固美观、光彩夺目,向后人展示了父亲技艺的精湛。
  一贫如洗的家镜,苦难的人生经历,筑造了父亲爱憎分明、无私无畏的思想品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中华大地的危亡时刻,父亲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毅然挺身而出,投入到抗日斗争的第一线。他们经常破坏敌人的交通和通讯线路,使敌人的有生力量受到严厉打击。有一次,当他们的活动被敌人发现抓去后,在敌人的威逼考打面前,仍然表现出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坚强风范。
  1947年在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家乡蓬勃开展起来。苦大仇深的父亲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入到土改运中来,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使广大贫苦农民获得翻身解放;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任务多么艰巨,他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的组织。饮水思源,父亲常说:“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啊!我就是一个心眼跟共产党走下去了!”
  一九四七年在家乡是改天换地、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这年的春夏之交,正当土地改革胜利的霞光洒满家乡大地的时刻,我降生到人间;当时祖母已经七十多岁,父母亲都已年近而立之年,他们盼孙、盼子望眼欲穿,我是全家几代唯一的继承人,我的出生使频于潦倒的家庭增添了新的喜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适时地作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布署,为了消灭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壮大人民武装力量,上级决定动员解放区的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入伍参战。.当父亲听到上级布置的“扩军”任务后,虽然那一年他已经年近三十岁,在全村十多名青年中年龄最大,但他还是第一个慷慨激昂地报名参军参战。
  旧历8月13日,已经临近中秋佳节,很多人家杀鸡、宰羊,忙于筹备过节的物品,这是土改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村民们欢天喜地地迎接节日的到来;父亲晚上开完会回到家中,浩月当空,万籟惧寂,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临在熟睡的婴儿和母亲清瘦的面庞上;他深情地对母亲说:“上级来了指示,一会儿我们就要走了……”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母亲惊呆地望着父亲不知说什么好,只见父亲一下子扑在我幼嫩的脸颊上,凝神的望着我这个不满三个月的襁褓中的儿子,亲了又亲,摸了又摸;想到身经百般磨难、年迈体弱的祖母,他心如刀绞,依恋不舍,泪水一下子滚滚滴洒在我幼小的身躯上………。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父亲再也难以控制沉痛的心情,离别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肌肤,也沾湿了他自己的衣杉;童年时期,每当听到母亲讲述这段悲壮的情景时,我的心简直都要碎裂,在以后多年的生活中,时时感到父亲的泪水在哺育我健康地成长;一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我已年愈花甲,仍然感到我们父子的情与血早已被那滴滴泪水交融在一起了。
  出发的时间就要到了,父亲准备走了,突然又转过身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屋里的一切,亲情象一只无形的巨手将他拉了回来,令他难以割舍;但当他想到亿万受苦受难的兄弟姐妹,想到党的召唤,他还是不顾家里的一切,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天夜间,他与村里的8名青年一同随部队出发了,从此他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全家人共同期盼的中秋佳节再也不能团聚,留给家里的是无限的思念和忧虑,谁都不曾想到父亲这一走竟成了和我们全家人的永别。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毛主席、党中央下达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父亲在辽沈战役中,勇敢地完成了作战任务。这期间父亲曾托人给家中捎来一封平安家信,几经辗转周折才把信送到家中,在战乱的年代能收到几千里地以外亲人捎来的信件,全家人都感到喜出望外,母亲每天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心境略感轻松一些。
     12月毛主席制定了《关于平津战役的方针》,东北野战军全部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下,天津已经成为孤城,在攻城战斗中,父亲所在部队的工兵连正处市区南面,那些穷凶极恶的敌人疯狂地向我军反扑,工兵连的战士首当其冲,前面的战士连续倒下几个后,父亲满腔怒火,毫不畏惧地冲了上去,一颗子弹打伤了他的腿部,他挣扎着爬起来拿起武器,继续向敌人冲去,不料罪恶的子弹射进了他的头部,父亲倒下了再也没有爬起来……。
  父亲幼年丧父,一生受尽饥苦,奔波劳碌,饱偿人间苦难,他是多么想看到五星红旗在祖国大地上到处飘扬;他是多么想继续投入埋藏蒋家王朝的新的战斗;他是多么想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安居乐业,合家欢聚一堂啊!然而这一切他都没有看到,在解放天津战役宣告胜利,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会师的激动人心的时刻,父亲已经倒在了城南的战场上,牺牲时年仅31岁。父亲牺牲后,被战友们掩埋在天津城南大塘庄的战场上。今天这个地方大概已变成高楼林立的市区了。
  2006年6月,85岁高龄的母亲因病逝世后要与父亲合葬,在开掘父亲的墓穴中,一口在地下沉睡了五十七年的黑色棺木呈现在我的眼前;在我的记忆里并不知道父亲的音容笑貌,当我看到父亲那完好无损的棺木,却依然觉得是那样地熟悉和亲切,仿佛岁月又回到了五十七年前的春天,眼前再次飘动着父亲出殡时的画面,再现出父亲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身影,又好象看到父亲向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多么漫长的岁月呀!我对父亲的怀念与崇敬整整伴随着这五十七个春秋哇!今天我能够仔细真切地目睹父亲的灵柩了,面对长眠于地下的亲人再也难以抑制悲伤的心情,心酸的往事历历在目,我顿时泪如雨下,很长时间放声痛哭起来,陷入无限的悲痛而不能自拔………
  虽然父亲参军时我还是不满三个月的婴儿,但在我的一生中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他给了我精神和力量,他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从十一、二岁我就开始为父亲填坟扫墓,一九九二年我在他的坟前立起了高大的墓碑。“平津战役纪念馆”建成后,我曾先后四次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纪念馆参观,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凭吊父亲的英灵。每次参观了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几个大型展厅后,我都站在革命烈士英名录写有父亲的名字面前肃立默哀。
  当我来到平津战役演绎厅时,这里在声、光的配合下,正在演示出平津战役中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参观者感到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五十多年以前的战场上。我看到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胜利会师的场面,顿时想起父亲此时已经倒在城南的战场上,他凭着一双脚板从东北战场走到华北战场,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风险,而在共和国即将诞生的时刻,他却不能和战友们一起共享这胜利的喜悦,想到这些我如同撕心裂肺般地难过,眼泪如同泉水般夺眶而出,后来我竟失声痛苦起来,难以控制的情绪使我不得不过早地离开了这个大厅,很长时间我都泪眼迷离,沉浸在无限的悲伤之中。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人民没有忘记,党和政府没有忘记那些为共和国的诞生而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和他们的亲人,在党和政府的哺育关怀下,我们度过了那艰难困苦的时期,全家人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200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民政部长多吉才让,市委书记张立昌,市长李盛霖以及区里的党政领导来到家中看望母亲,领导同志问寒问暖,对我们的生活关怀备至,鼓励我们发扬光荣传统,为改革开放做出新的贡献。多年来,领导同志语重心长的关心和鼓励,使全家人经常沉浸在美好幸福的回忆中,并且激励着我们踏着父亲的足迹开创美好的未来。
  一般说来,我这把年纪的人,是不会轻易落泪的,然而不知是我感情的脆弱还是生活经历的坎坷,几十年来,每当想到父亲的英勇献身和与家人的生死离别,想到亲人们心酸的往事,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伤情的眼泪。
  泪痕,有亲人们留在我记忆里的泪痕,也有我自己一生都擦拭不掉的泪痕;几代人的泪痕汇集在一起,有心酸,有悲哀,有稠怅;也有喜悦,有奋进,有自豪;它象无形的钢石牢牢地镶嵌在我的心中、永远不可磨灭。
发表于 2011-11-12 20: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写的太感人了!伟大的毛主席万岁,伟大的人民解放军万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6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