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
UID14775
注册时间2006-11-12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总想在一篇日志里记录完一天的事情,但是光买车就磨叽了不少篇幅。有话要说总是要说完的,于是分作两篇。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细碎得需要你颇费笔墨。好在也不是什么作品,只作为生活的记录,也就心安理得地接着磨叽。
买了车,就上路了。目的地是五十里地之外的京津新城玉佛宫。平时去温泉城基本上都是开车的,路程不过十几分钟。今天我们去玉佛宫参加祈福法会倒是其次,主要想骑行锻炼。我发现骑车的好处很多,尤其对我这样的人来讲更是益处多多。我惯于走路,只要有舒服的鞋子走多远都无所畏惧,可是只要像上台阶这样的运动就会累得气喘吁吁。自己总结,可能是膝关节的活动太少吧。而骑车正好弥补了走路锻炼的不足,在车轮飞转中,膝关节也随着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有点酸疼,后来的感觉就是非常轻松了。难怪,现在那么多人都喜好骑行的呢,真的是低碳,环保,还有益身心。
目前,宝坻就有一支这样的团队,经常组织活动,骑行的路途也比较遥远,北京,兴隆,金海湖等等,附近的山沟子都是他们出行的目标。这支团队从几个人发展到现在,队伍越来越壮大,装备也越来越专业和完善。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组织了很多次有意义的骑行活动。最近还组织了一次“青春生态游·骑行小辛码头”的活动,而且得到了区团委的鼎力支持。宝坻的旅游资源匮乏,守着一条潮白河就是最大的地理资源了。如今,区委也在积极开发这条大河,在不远的将来定会有千米水面,渔舟唱晚的美丽图景了。黄庄作为稻米之乡,盛产大米。那米色晶莹如珍珠,米香宜人。作为重点开发的小辛码头也坐落于此。在这个生态水乡,你可以看到稻田泛着金波,虾肥蟹美的田园风光。本想这周跟儿子也去这里骑行,又赶上了玉佛宫的开馆和祈福法会,所以改道这里。迷人的稻海,来日方长,后会有期吧!
九点多才开始上路,儿子一路的热情,如了他的心意。
秋意日渐浓郁,路边的火炬树已经举起了鲜红的火把,给秋天的天空带来一抹抹鲜亮的色彩。
一路说笑着,一路听儿子手机里下载来的音乐和歌曲。那些歌曲都不再是我的熟悉,这就是差别和距离。每一个年代都有它时代的符号,我们跨越着年龄的长度,审美和情趣也会有所不同。但愿,年龄的长度可以不同,生命的厚度却可以掌握。跟老公谈过,我们要做孩子的伙伴,不要拒绝新的事物,孩子需要我们陪伴长大。
一早就没有阳光,雾气弥散,骑了近一半路途的时候,居然还飘起了零星的雨丝。老公要回老家随礼,有婚礼参加,要不这样的盛会一定少不了他的。我们出发的时候还问他呢,他说一会儿从玉佛宫这边绕一下,看看得了。飘起雨丝的时候,老公的车也赶上了我们。他一定看到我们三个人,骑着并不专业的车子,快乐地行进在宽阔的宝白公路的秋色里。停下车,他担心地问我们有没有带雨衣。我说,这点雨不算啥的,如果下大了,我们会找地方避雨的。我一点也不担心,即便雨声密集了,即便没有地方躲避风雨,去哪里还能再体会风雨洗礼的乐趣呢?我知道孩子们更是如此的,他们不惧风吹雨打,风雨里的体验会让他们更加坚强和快乐。就像儿子说的“大不了就是衣服湿透了嘛”!是啊,生活里,就该有这样的态度,藐视困难。我记得跟儿子聊天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藐视敌人和对手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强大”。让自己强大,血雨风霜就踏在你的脚下。男人就该血气方刚,而男孩总是要蜕变成男人的。
一定是佛法无边,弥漫着雾气的天空忽然隐现了阳光的影子。在空迷的天空中,犹如佛光乍现,虽没有万丈霞光,却也拨云见日。橙黄的日光闪耀在头顶,可以看到云层渐渐稀薄,日光映射下,云彩也显出了淡淡的色彩。早就耳闻过,某某地方举行法会的时候会有奇异的迹象显现,今天算不算一个呢?
进入玉佛宫宫门前的那条大路,一辆接着一辆的旅行车缓缓行进。听说这次法会来了很多的高僧,也有很多的居士到来。看看车牌照,北京的居多。居士们都穿着自己的袈裟(姑且称为袈裟),虔诚地来到法会为民祈福。对于佛教知之不多,但是不管哪一门宗教都有着美好的心愿的。
进入大门,法会的仪式刚好开始。草地上已是人头攒动,靠近主席台的位置更是插不进脚的,我们就坐在远远的草坪上,感受感受气氛,看看大屏幕了解一下盛会的仪式好了。
盛会的仪式没怎么拍照,距离远也看不清,而且在匆忙中,忘了带相机的另外一块电池,我的相机没照几张就没电了。想起来很是懊恼。后来又麻烦了妹妹小梅专程赶来一趟,送她的相机过来。
两个孩子对法会的内容不感兴趣,我也是听个一知半解的。这次盛会基本上是为了玉佛宫博物馆的开馆,还有就是为了大觉禅寺重建进行祈福的法会。大觉禅寺其实原址在老城区,说起来话长,我曾经陪伴着这个古寺四年的时光呢。因为她就坐落在我的母校——老城关高中院内。哪天我去看看她,一定还是那个模样,多了的是岁月的沧桑。
没有想到,这样几千人的盛会居然还有斋饭供给。一份斋饭,一瓶水。大姐夫说,这样的斋饭大概六七千份,都是从市里专门的指定餐馆做好运来的。大姐夫的工作就是食品卫生的监督,他的消息一定是确信的。
斋饭真的不咋好吃。不像我们平日自家常做的素菜。不光没有荤腥,连点油水都没有。以至于两个孩子吃完大发感慨:“这辈子再也不想当和尚,现在不想出家,只想——回家”!想象僧众们苦行僧式的修炼,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和承受的。
回程顺畅,两个孩子一直走在我的前面。看着他们青春的朝气,我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晚饭依然在厂里吃,算计起来,近二十来号人马。预谋好的,不请自来的,反正又是一场饭局盛世。预谋这场盛宴,就是为了吃那条十来斤的大鲶鱼,朋友送给大虎的,我们姐妹儿讲了很多情,想放生。却还是入了馋人的肚腹。我一口也没吃。
生活,原本有那么多可以记录和回忆的故事,怕只怕自己没有那份细致的心。原来,记录生活,也记录了爱与和谐,记录了成长的点点滴滴。
沿途秋意
有朋自远方来
拨云见日
虔诚的信仰
志愿者
斋饭,儿子吃过后说“现在不想出家,只想回家”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