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270
UID12436
注册时间2005-9-8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今年5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区申报的京东大鼓和评剧榜上有名,这在我们家乡可谓一件大事。本人虽出身于评剧家庭,曾接触到一些评剧的老前辈,知道一点有关评剧的历史、艺术方面的知识。下面就跟大家聊一聊聊聊评戏的起源。
据我所知,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西路主要发源于宝坻一带,并且要早于东路。列举几位前辈便可证明:
金叶子(1874—1927年)本名来凤仪,宝坻周良庄何家铺人,幼年聪明伶俐,好唱好耍,常到本县马家店镇双王寺村“杨掌”班习唱。1890年前后弃农从艺,专演“蹦蹦”,偕牛道口镇下五庄的 名丑“乐不够”(本名刘存德)等人巡演于本地、天津。后受教于河北梆子名伶——“小茶壶”。1891年前后这些宝坻的蹦蹦艺人进了北京,并受到清朝宗亲“单二爷”提携,进宫为慈禧太后演出。传说受到慈禧赐给“小金锞子”。金叶子会戏很多,他演生角戏丰姿潇洒,二目有神,尤其能带动其他演员入戏。他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夜宿花亭》、《蜜蜂记》、《铁莲花》、《刘公案》等,真可谓唱作兼优,他的演唱乡土气息浓郁,尤其无伴奏的“干咬”最为精彩。1908年适逢“双国葬”。金叶子返回家乡,后复出津门演唱。1921年应邀赴大连演出。后女伶崛起,西路没落。传说金叶子为显露技艺,票了一场《三节烈》扮赵华光,开口一唱,上场一作,便惊动前后台,连获暴彩。金叶子晚景凄凉,1927年病逝于天津南市。这是我们家乡早期一位杰出的评剧艺人。
说起家乡早期的评剧艺人,仅像金叶子这一代的名伶就有“乐不够”、“马喜顺”(1877—1950年,牛道口镇下五庄人)、“王芳“(1870—?黑狼口人)、王守成、“滚地雷”(本名刘成章,1882年生于大钟庄)、刘宝山(1886—1966年,郝各庄镇官庄人)等等。
前面说的是西路评剧的名伶略传。1959年6月河北省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西路评剧老艺人张福堂、孙伟所著《评剧器乐入门》一书中“写在前面”中所述“……河北省宝坻县一带的剧团,吸收了当地的‘喝喝腔’,著名演员东发红、金叶子、花金玲、张福堂、贾兰亭等人,当时有西路评戏之称……”对西路评剧作了充分肯定。另外,宝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3年12月编辑的《宝坻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里面,对评戏的起源也有详尽的描述。现存于天津戏曲博物馆中的一张胶木的唱盘,是1909年德国百代公司灌制的,蹦蹦名角张金红演唱的西路评戏——《王小赶脚》、《蓝桥会》。张金红可是咱宝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