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
发表于 2010-10-26 19:15:19
D27(5-16),23.8K,宿营5145M
通往耸峙岭雪山,缓上缓下,是一片稀疏的草地丘陵。耸峙岭海拔6370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点,他便是可可西里山脉西部源头。是的,同学们,我们进入了可可西里,欢呼吧。行政上的可可西里保护区只是可可西里的一小部分,人为的划分。国家在划分这片广袤荒原时以省界为界,分为了西藏羌塘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保护区、新疆昆仑山保护区、青海可可西里保护区。实际上,长达四百余公里的可可西里山脉绝大部分在西藏境内,包括主峰岗扎日。同时,耸峙岭雪山也是此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前27天依偎昆仑山脉一路向东,后27天则依偎可可西里山脉一路向东,直至到主峰岗扎日后转向北方,再二十多天纵向翻越可可西里山脉与昆仑山脉……
“可可西里”是蒙语,意为“青色山梁”,过几日后,可可西里山梁之态才会完全显露,青色则因人而异了。
下午六点多上到耸峙岭雪山下的一片雪原,硬雪壳,块状分布,间隙生有凄凄黄草,冷。雪壳很难推行,他无冰的硬度却有冰的分层特质,所以轮胎很容易压碎雪壳,再一点点破雪推行。几度欲放弃,待到明日晨行,想必雪壳会硬很多。探路过程中却有了惊人发现,在一条宽阔的河床里居然有一条清冽溪水,天啊,这是二十一天来首次见到的可直接饮用的地表水,简直乐疯了,想着今天无论如何也得把自行车推此扎营。
先前,就确定了会经过雪山下面的伏沙河和降龙河,但并不认为能遇水。一路行来,地图上标示的河流此季中无一不干涸。实际上,明后天的伏沙河和降龙河确实无水,却没想到在一条地图上无标示的河里居然有溪水。
搭好帐篷去打水,溪流表面已结了薄冰,破之取水,格外酷寒,水杯捞起转瞬间杯壁上便结了冰。手冷的不行,几秒就冻僵,换只手取水,反复。一边烧着清冽的溪水,一边欣赏着金色夕阳,一地碎金,铺垫在荒原上,这种金色不是形容词。遗憾的是,我们永远无法拍出金色的赐予者太阳,在羌塘,即便太阳落得只剩一个边角,依然刺眼的不会与众生对视。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6 19:16:06
D28(5-17),0K,宿营5145M
耸峙岭雪山有太多含义,他不仅是地理界点,里程碑,水圣地,同时也是我生理上一个转折点。
昨夜,沿袭往日,入夜后不久风雪袭来。深夜,风雪停了,而我糟糕的身体感觉却愈发加剧。大约凌晨三点,实在无法控制,披上衣服钻出帐篷,蹲在雪地里一通狂拉,瑟瑟仰望,也是此行第一次欣赏羌塘星空。要知道,羌塘的夜有多寒,晚上钻进帐篷后打死也是不会出来的,所以原本带了个线控拍星轨,不仅一次未用,就连星空也不多见。纵观全程,若不是三次因恙夜起,羌塘星空哪能相见。星空我划为三等,一是黯淡星空,世界大多地方可见。二是灿烂星空,只有偏僻荒野可见。三是水波星空,星辰点缀在片片光芒中,如水波荡漾,在极高山巅可见,高域羌塘却是寻常。
晨醒,身体依然难受的不行,胃绞,无力,恶心,反酸,臭屁。实在起不来,病躺一天。这种症状即不是拉肚子也不是胃病和发热,我也只得过一次,便是去年羌塘之旅。所不同的是,去年是即出羌塘所得,很快调理了过来。而此次症状居然一连50天(除了断水两天),直至出了无人区就蓦然好了,不打针不吃药。症状后续平缓下来的反应是:每天平均拉三次肚子,饭后十分钟后定是反胃,一股股酸味,然后放屁不断,也是酸味,不怕笑话,一天数百屁算是少的。身体其他方面倒无大碍,偶尔胃难受一会。所以,之后,在羌塘里一连拉了50天肚子,出来即好,兴奋的发短息给一个朋友说“昨天终于硬了”。
心情很是沮丧,又耽搁一天,我已经停不下来了,原地踏步是一种煎熬。好在下午一对狼探望,依旧,一只在帐篷前面,一只在帐篷后面,前面的狼折腾一番后,居然匍匐在地,用下巴蹭着地面玩,翻滚,耍泼,再静坐……如此一小时,后汇聚走向耸峙岭雪山深处。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6 19:17:08
D29(5-18),27.8K,宿营5020M
昨夜,沿袭,连续十天夜风雪。
身体还有些不适,今天反而行得早,无暇顾及。为了控制腹泻,晨晚皆没吃,全天靠中午两块压缩饼干,居然走了近三十公里,当天日记写下了个“牛”,自我鼓励。全程下坡为主,顺干硬河床,天气极好,我需要的干冷,羌塘很体恤民情。鞋面一处裂开,好在干雪难以快速渗透,抖抖即掉,但想着以后春暖花开……实在不敢想,得过且过。
藏羚羊很多,已经分群,多十来只拉帮结伙,全公是黑社会,有母有幼是四世同堂。又遇狼,猥琐,想象着同一片草地上,狼和羊会演绎怎样的惊心动魄。是拔刀亮剑拼得你死我活,还是“嗨”一声,各奔前程?我的答案是后者情况居多,狼的速度比羚羊稍慢,好比夏利追QQ,这比搞只鼠兔来说难太多了。当下羌塘,的确是那些野兽的黄金时代,不愁吃不愁穿。太多了也不好,不够吃就相互残杀,高级灵长类动物已做了表率。
十九点多,看见一座“城堡”,便想着那处扎营,赶了一个半小时,他只大了一点点,无力扎营。羌塘的距离很难测算,一是过于平面化,二是缺乏地标物,三是地貌变化小。会导致你把一个很近白色塑料桶看成遥远蒙古包,更会把一座山看成几根烟的功夫。更为麻烦的是地面辐射导致的光线抖动,视场紊乱(空气密度也会不同,光线折射),尤其烈阳下,稍远处的石头便会强烈抖动。白色盐碱辐射微波就更大了,即便用望远镜拉近也难以分辨,所以导致多次误冰雪跑冤枉路(某些时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致命的,D38天遭遇)。想体验这种辐射很简单,太阳最辣的中午,找一栋大楼,眼睛贴着墙壁,向上望去。
所以,望远镜是羌塘旅行的重要装备,但使用他是个苦力活。我的是望远镜规格10×25,要端稳望远镜分辨出怀疑物是非常难的,长焦抖动,平面空间更被压缩,抖动中的抖动,这需要平抑呼吸,持稳,耳水平衡,心率……三五秒便会有头晕眼黑恶心的反应。即便如此,望远镜使用频率每天也要十几、几十次,谁知道土堆不是一处外星人古迹,谁又知道那块黑石不是撇大条的熊。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6 19:18:09
D30(5-19),27.2K,宿营4972M
夜风雪暂告段落,羌塘恢复规律。早起,跨上车,沿着冷透透、干硬硬、平缓缓的河床一路下溜,爽的脸都抽筋了,冷的。约八公里才到昨天看见的“城堡”,是一处风化土山。今天一路许多这种逼真拟物的风化地貌,有似房舍,有似羊圈……对于非专业人来说,把楼兰古城的残垣与之对比,绝对后者更牛更实体。
下午,进入苦不堪言的沙草地,天气变的恶劣,狂风大作,沙尘四起,眼前一片昏黄,视野近零。是的,就是沙尘暴。测量,瞬间最高风速达到了27.8 m/s,接近十一级。不过,羌塘的沙尘暴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平息,只猎猎大风七级左右。顺风顺路,趁势推行,我负责扶稳车把掌握方向,风负责后面做苦力推车,瞬间大风时还会踉跄。口念金刚经,诸神佑我啊。
另说羌塘风,常年大风,八级风天至少占全年天数1/4强。但风速不等于风压,风压通俗点说就是风的破坏力。风压受诸多因素左右,风速,温度、湿度、重力……但最大的因素是空气密度。所以,同等风速下,羌塘的风虽大,但实际破坏力是小的,八级大风简单换算下只相当于内地六级左右。若羌塘大风相当于内地大风,那草是长不出来的。再另说珠峰顶部大风也是如此,风的实际破坏力更小。
踉跄,GPS支架摔断,晚上修理。水是冰,吃完饭,反完胃,然后拉完肚子才钻进睡袋,这寒夜,谁敢起来。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6 19:20:15
D31(5-20),16.5K,宿营4935M
今天,极重的沙草地,一直大风,阴沉发灰的云,跟江南梅雨季似的。空气通透度极差,雾霭霭。下午五点后,大风忽然停歇,很奇异的感觉,荒野中静的只有呼吸和推车声,而云层却是越发浓稠暗灰。
羌塘降雨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流控制,加上先前东南风,让我觉得羌塘在酝酿一场强烈而持久的风雪。所以,短暂的静默期过后,大风冰雹席卷而来,我便以最快速度扎营,这可不是西风带控制的短暂风暴。判断错误,这风雪也就张扬了半个来小时就没了,之后的灰云也慢慢消隐。适才发现前方突兀着四座火山,前往探寻。有种行在素描画的感觉,天空是铅笔灰,雪一缕缕,再点缀着一些凄凄黄,着实是一幅彩笔素描画。
是泥火山,高度在五十米左右,土质甚红。这种规模庞大的泥火山是很罕见的,其泥火山在地球上也是罕有的。泥火山不是通常意义的火山,高度一般不超过十米,小个子,只喷出泥浆和气体,没有岩浆管道。
到底是不是泥火山?我个人分析是百分百。一是如此庞大的尖锥型孤立土丘在地质运动中很难形成,二是此处是青藏高原一条重要的构造带(高原有过四次隆起运动,印度洋板块不是一次性撞出珠峰的,所以羌塘荒原中的火山遗迹遍布),三是在火山顶部发现了类似喷口封土,四是未来几天将遇到更多的泥火山群,特征也将更明显。显然,这是剧烈地质运动下特有的泥火山地貌带。
泥火山风化严重,NN年前了,有的火山充满孔隙洞穴,我还臆想有否藏宝?选择一个好的角度观察,他又会呈现别样形态,我便发现了一只羌塘之鹰。(不是地质专家,关于是否是沉寂的泥火山,待我更新完未来几天的照片后,相关专业网友可给出科学结论,以正视听。)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6 19:22:05
D32(5-21),27K,宿营4880M
今天,格外漫长……
今天,天气也是格外好。
上午穿过一段泥火山地貌,依旧未到此行最震撼的。一路踏雪,前方的胜利湖盆雪厚许多,直到中午才化去,好在此前搏命赶路。十二点半,车子被粘土卡死轮胎,甚至把后轮给顶了出去,可见土粘,可见我急于摆脱的发力。苦等了一个小时,地面才在午后烈阳下干了些许。
下午三点遇到胜利湖北侧的胜景河,碱水,泥沼型,探了无数次路过不去,泥沼太陷,也很冷。每次在泥沼里探路不会超过三分钟,否则会冻的失去知觉,一辈子就这么被陷住了。我放弃了,决定等明天早晨看能否上冻些。
有些分心,此点是我第三组逃生路线,一是北上经可可西里山、巴杂钦山、昆仑山进入位于新疆境内的土啦牧场,二是南下经绥加日、藏色冈日、措尼、玛尔果察卡找到无人区最近的荣玛乡,一南一北两条逃生路线距离相等,都约需二十天时间。再度反省一番,不上不下,状态尚可,那么就继续往前吧。
恒了心,恐多变,咬牙过了河,断后路,其艰辛不表。过河后是绵延的寒漠土丘陵,属于非常难行级地貌。由于错判前方会有大量水资源,所以上午没有融雪,下午没灌盐碱水。实际情况一片极度荒芜。渴的厉害,又误判前方有水,疯了般推车,一直到太阳下山前一刻才发现一个湖泊,就是照片中那个。放下车,第一时间去打水,才发现这个湖居然是盐湖,薄薄一片水,水下是不知多厚的一层盐粒。此水自是不能喝,活不过当夜。光线已无,我绕了盐湖一圈,心存侥幸。这段记忆很深刻,有种在暮色荒原中没有归宿的感觉。当夜无一滴水,但还是吃了一块压缩饼干,因为明天还得继续,往前,找水,没力气可不行。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6 19:22:27
几个关于
处女贴,没经验,才知网络力量的强大,老底都被揭,即爱即恨。
我想有必要该表明下态度。
关于探险
当今,没有探险,地上宝马,头顶波音,还有GE。撕了脸面,上网恶炒,全世界也都会瞬间知道。地球不再是旧石器时代,逐猎而生,不问方向。地球也不再是哥伦布时代,手持圣经发现上帝遗弃之地。所以,没了探险。羌塘,走的人多了,有科学家,有测绘兵,有探矿的,有开车探险的,有盗猎的,有淘金的,有外国探索者,虽然我暂时走的更深些,在无人区里待的最久些,但依然只是一次艰苦的旅行,还上升不到探险高度。
若较真地球上再找一个探险之地,那便是地下世界。中国占世界喀斯特地貌三分之一,无数的洞穴。但探索者寥寥无几,因为地下世界没有第一,你今天发现了最大地宫,可能明天就被取代。没有第一的游戏是没人玩的,所以都挤上珠峰,因为全世界都能瞧见身影。
当今,没有探险,但不能失去探索精神。依旧羌塘,某年,某个俄罗斯人带了几个伙伴,经克里雅山口来到昆仑山玉龙河上游漂流,死了几个,他活着,后被军区直升机救出。去年见一新闻,说是俄罗斯人在昆仑山遇大雪,危急,又被军区直升机救出,查名字,还是那哥们。这就是俄罗斯人的探索精神,不顾规则,不论成败,管几斤几两,计划好了就去做。或许鲁莽,但墨守成规是做不出事的。
所以,没有探险,只有探索,对自然,对自我。
关于发帖
发帖只为分享这片世界上罕有的超级无人荒原,没想到几日就被交情或深或浅的朋友给有意无意的揭了老底,就连以前的书都被翻了出来。这既不是初衷,也非本意,爱恨交加。再次申明,发帖不是宣传,不为搏名,要,早就做了。所以,请热爱旅行的朋友们只关注羌塘,之外的内容希望不要再出现在帖子里,谢谢。
关于虚荣
既然登上了舞台,就不要浪费表情。所以,欢迎朋友们顶贴支持,即一同分享广袤的荒原,也创造8264一个浏览高度,虚荣一把,也是要的,也有客观动力继续发帖。我们没法绝对单纯,但可以尽量单纯。随后每天会尽量更新多些内容,但烟钱要各位摊下,哈哈。有问题我会尽量解答,并会陆续将此次旅行的装备、着衣、地貌、气候等信息写出来,以供参考。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6 19:22:48
------楼主神人!!途中生急病怎办??
------说真的,不知道。
世界是偶然的,未来是不可知的。
过马路,喝毒粉,夜归,战争,天灾,失恋……致命的太多。
不去想无法应变的明天。
--------------------------------------------------------------
------请问楼主,一般徒步地图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
------此行四份地图,1:100万地形图,等高线地图,GE地图,行政地图。
关乎国防,大比例地形图是受限制的,1:100万地形图可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购买,虽属开放级别,但还是需要单位介绍信。另外1:100万地形图属于首长级地图,没多少细节,做战略指挥用。(显示中国全貌的1:100万地形图大概有一百张。)
地图学问很芜杂,一句两句怕说不明白,若对此问题想了解的人多,我之后可以单独说下此行地图的使用。
---------------------------------------------------------------
------我一直想问,电是怎么补充的?
------太阳能。
太阳能的关键是匹配充电设备功率,减少一切中间损耗。
例如常用的充电器,至少有20%浪费在电路损耗中。
所有的手机、相机等锂电池内部都自带保护电路,其实相当于充电管理了。
电压若控制好,直充效率会最高。
(锂电池慎用,对电压精准较高,不山寨,危险,注意是否有内在保护电路。)
雨一直下
发表于 2010-10-27 16:06:09
神人!
珊瑚
发表于 2010-10-27 20:49:51
喜欢羌唐这地方,也爱他的摄影
只是,估计我进去就出不来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