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 发表于 2010-10-28 19:45:19

D33(5-22),18.9K,宿营4986M

    天气,好周期。继续东进,寻找绥加日山的风翎垭口,准备进入朝阳湖盆区。晨,没吃。上午近十点发现一个湖泊,微碱性,可适量饮用,利马取冰融水,此行唯一一次途中生火烧水吃饭,有些虚脱。喝饱未吃饱,已经好很多,赶路。
    十二点上一个大坡蓦然眼前的是,一个宽大的盆地里居然有几十上百个泥火山,锥形特征更明显,恍然异星球。这使我更加坚信两日来所见的是泥火山。一片闪闪银光吸引我,初以为是露头水晶,近处才知是云母片,一层层相叠,似一本厚书,可轻易剥开,稍有韧性,易碎,手指一捏便咔嚓。半透明,似熬成片状的糖浆,很美。不知此种云母石和泥火山成因是否有关联,但此处露头云母太多了,风化的也厉害。有专业人士可以再结合这云母判断一下,以正视听。可惜未拍一张云母照片,遗憾。另说,盆地东侧小山上有一大地三角点,这至少说明了当年测绘兵来过,至于科学工作者是否来过未知。羌塘地质资料中确无发现沉寂泥火山相关内容,所以,泥火山是否还是存疑。
    穿过火山盆地,东侧地貌呈现盆地戈壁,风化石极多,很拟物,上了一张骆驼石,大家可以看像不像。有几次误判,终于确定一条通往垭口的河道,人品不好,干硬河床很快变成软沙底,推得我十分的十分的忧郁。途中看见一只硕大的死乌鸦,原本想拔根羽毛随身带着,因为有个朋友不相信有这么的大的乌鸦,他看了这长达40厘米的主羽一定会心服口服。还是忧郁,顿了一下,瞥了一眼,走过。
    河道开始有了新特点,纵深,两岸陡直,走在里面感觉既像甬道也似迷宫。八点钟,遇河道分叉的开阔处,再无一丝力气,扎营,然后又轻松的徒步探路半个小时,把河道走向搞了清楚,确定明天方向。
    水是上午灌的碱水及冰,捂了一天后味道甚重,已经习惯,但今天却不知怎么惦记起最后一点白砂糖。一斤白砂糖吃到现在再也留不住了。是半夜,迷迷糊糊的醒了,一直想着最后一点白砂糖,真的很馋,于是挣扎起来,把睡袋里的水壶掏出,将最后的白砂糖冲了。味道?很不好,就行骨头汤里放糖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从精神层面上开始动摇了对食物的控制。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8 19:45:59

D34(5-23),16.2K,宿营5212M

    好天气周期继续。今天吃了四块压缩饼干,是平日两倍,实在无力推向垭口,只能在食物上给自己找借口。全天就拍了两张照片,一是下午遇见的狼,拍他是因为自相遇后他就蹿上坡脊一路跟了我半个多小时。那狼在山坡上,映着蓝天白云的感觉勾起了感悟,江湖是孤独的,在于内心。另一张照片是雪袋里混杂糌粑粉。还是欲望,对食物的失控,弄了些糌粑粉搅在装雪的袋子里,做起“糌粑冰沙”。创意无限,食物有限,不可取。
    另说水源是山坡附近一块积雪,海拔高,过了5200米,冷,风大,铲雪时帐篷被吹翻了,好在防风绳拴在自行车上。那一刻,坐在雪地旁,看着暮色中翻腾的帐篷,想象着帐篷果真跌落山谷我将如何。所以,晚上除了“糌粑冰沙”,还把最后一点牛奶给消灭了,算是补偿帐篷。从精神上再次为自己开脱,补偿帐篷我喝牛奶是什么逻辑。一斤牛奶也是挺到现在,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
    用自行车驮物穿越羌塘是国外探索者最先采用的,确实也是目前长线穿越羌塘最有效工具。但绝对无人区的天数都很难超过五十天,除了体力、心理,食物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一直都是纵穿,羌塘东中西三条线他们都走了,有兴趣的可以查下网络,就那几个人。纵穿是因为线路相对较短,而且两边都有牧民深入,容易紧急情况下得到求助。我的逃生路线也是如此,皆是南北方向。同纬度横行,永远都处在纵行的中间点上。我的食物重量已是所能承受的极限,即便半饱走完全程都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极力控制,控制生理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欲望,只要不饿死怎么都行。去年就曾尝试横行,设计了“V”和“W”型两条路线,就是反复斜插,途中寻找一到两个牧民点获得补给。却在斜插完羌塘西部无人区时被牧民揪住了,随后就是各级政府尽职尽责。这也是当地公安局仅在无人区里抓住的两次人之一(仅指旅行者),上一次是那三个国外探索者走的中线。此前,可信的单人模式穿越羌塘最长记录的人是Martin,纵穿最难的中线,耗时35天,其中完全没有遇人19天,有粮食剩余。Martin也是穿越羌塘次数最多的人,彪悍,狂野。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8 19:47:08

D35(5-24),29.5K,宿营4965M

    很早起来,趁天寒地冻,迅速翻越风翎垭口。海拔5200米的山口不算高,但此地是个风口,清水鼻涕稀里哗啦,乱甩。下山时,寻了一条硬干沟,碎石很多,也不顾,一直溜到山脚下,几头野牦牛吓得抱头鼠窜。最有意思是一大群藏羚羊,被我冲的七零八落,有点像被炒家的劲头。乱石沟里溜坡确实奇妙,靠的不是技术,是感觉,一种身体和心理完全打开的感觉。仅有一次遇挫,一个坑,没留神,屁股和手都被颠起,车子就这么从身下独自溜了下去。我坐摔在地上,车子撞石倒下,还好当时没有牛羊,否则定是幸灾乐祸的狂笑。
    今天人品不错,下山后干沟变成干硬河床,有一段跟水泥地似的,骑得我兴奋的发颤。行距早已达到预期,便鼓足精神又翻了常雾岭小山口,下山口迎面就是可可西里山脉,他终于完整的呈现出山梁之态。(明天是雪染可可西里山,所以今天的可可西里照片就不发了。)随后几天都在可可西里山脉与常雾岭、玉帽雪山之间狭长的盆谷里一路东进,直杀布若错。
    水源是一个水坑,周边满是动物脚印,水质尚可,微生物多。灌好水后准备就地扎营,却看见几只羊在不远处的小土堆后闪闪躲躲。原来霸了他们的水源,于是又沿着河床往下推了数百米,直面可可西里山脉扎营。
    晚上分析地图,种种因素都表明了未来几天,甚至今后的日子水源将一直丰富。说近期,一是我的前面就有条春雨沟,瞧这名字多好听,而两边雪山下也有多条河流汇集在狭长的盆谷里,朝阳湖也在前面直线距离30公里的地方……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实际上……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8 19:47:37

---------请问LZ你讲自行车是最有效的,但看你骑的时候少,推的时候多,如果选择特制的铝合金斗车会不会更实用呢?另为什么没有选摩擦发电机而是太阳能呢?


--------骑得少至少还能骑,如果是斗车,能骑的路段也只能望路兴叹~我不知秀水所说的特制斗车是什么样子,但是凭我能想象到的,用斗车和自行车同时运载150斤东西,斗车从省力和通过性上应该都不如自行车。
在羌塘这样极端的环境里推车前行,速度可见楼主描述,想必摩擦的动力都不够,再者,从能量角度考虑,如果摩擦动力不够,那我就手摇嘛,在楼主喝不饱吃不饱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量消耗是必然,那为了摇车发电又会消耗多少能量和时间呢?在这种情况下,羌塘的日照是最好的电能来源!个人想法,请楼主点评,呵呵~

楼主:------1、复杂地貌,轮胎少的比轮胎多的机动性好,横轮比平行轮好。
               2、摩擦发电效率低,还得投入热量,试着用摩擦类电机充满一块相机电池便知。用轮胎转动力带电机,不考虑阻力,你也得至少骑20K/S,在羌塘,这是越野车速。
(去年羌塘之行的确准备了一个电机做紧急情况下的备用电源。)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8 19:48:58

D36(5-25),14.8K,宿营4873M

    夜风雪,雪小,风大,气温干冷,帐内温度低于-10℃。可可西里山脉点缀着稀拉雪,像是染上去的,地面被吹的一条条模样,可见风之大。早晨赶了一段硬路后就全是重沙草地了,推到下午5点没力,扎营。另说中午吃了三块饼干,比计划的又多了一块。晚上又琢磨着饼干烧成糊糊的味道,尝试了下,不错,又多消耗了两块饼干,对食物的探索精神貌似超过了旅行本身。
    所谓的河,无水,深沟壑极多,垂直,松土,自行车推上推下就像推土机在搞基建。水是一个小海子,湖畔淤泥,经验多了,看一眼便能大致断定水的品质。
    非常疲倦的感觉,有过经历的人就知道,每天近二十公里的速度是怎么来的。除了极少的路可小骑过个小瘾,其余路况很少能一次推一百米不停下喘两口气的。硬草地一般推个五十米喘口气,寒漠土二十米喘口气,沙土路十米喘口气,重沙地三五米喘口气,陡坡半个轮圈喘口气。这羌塘就是这么一口口气喘过来的。
    呼吸很重要,学会呼吸就可控制心率,控制心率是为了减少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循环代谢就少,代谢少了就能节约热量,节约热量就能省食物。呼吸和食物之间的关系便如此,体力减少更不必说。如果一个小时休息十分钟,不如学会一个小时休息六十次,每次十秒,使你的心率永远控制在低频。(仅指羌塘推行,因人因线路而异控制休息次数和时间,徒步控制心率更容易些。)我的体格并不强健,中等,除了探路外每天长休息三次左右,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其他时间推一会,喘口气,控制心率。提高推行频率,比太阳起得早,速度就是这么来的,尽量不做无氧运动(过多使用爆发力)。另外,胡思乱想、多愁善感、吟诗作画、悲天悯人也都会消耗体力(尤其拍照)。有网友问心情变化,大部分时间里是没心情的,有心情时也要控制成一个平滑的状态,套句网络语就是“蛋定”。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8 19:49:47

D37(5-26),19.8K,宿营4775M

    从宿营海拔可见一直下坡,但速度提不上,主要原因就是重沙地。今天肚子过闹,不知是否和前天水有关。今天小苍蝇很多,不粘人。一路无水源,用存水。太累了,那天没什么记忆,日记字数也少,估计又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催眠装态。弄的当下也没什么心情,凑合着写了几个字把今天内容应付。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8 19:51:32

D38(5-27),18.5K,宿营4764M


    今天话多,因为漫长。用最后一点水泡了糌粑,不急。找了条沟推行,沟窄,如地道战。地表过于平坦,沟壑很难发现,方向一致更要检验人品。今天发现这沟,归功于“拉肚子”。硬沟缓上,到了坡顶后是一片开阔草地,动物很多,却没发现水源。
    春雨沟和峡丹沟相向汇合,再九十度南下与朝阳湖相连,再无水源天理不容,所以,身上无水不急不急,一直朝那汇河推去。上午十点,终见此河,一道波光粼粼,望远镜中看去,更是水波荡漾,岸边耸立奇特小山。绝美景象,便想着推到河边休息半日,把疲惫的状态调整下。到了近处,一个霹雷,这河居然是一片干涸盐碱地,先前看见的波光粼粼是地辐造成的视场紊乱。更麻烦的是,盐碱看似干透,实则陷人无比,走不到三米便得丢盔弃甲,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有客来,一只高原沙蜥,还有三头驴在河坡上看笑话。思量,沿河往朝阳湖方向推去,动物白骨极多,半沙淹没,衬着死寂河滩,有股死亡味道。烈日也炎炎,脱得只剩抓绒,还开了拉链。一个半小时候后,寻到一处便宜处过河,又是错觉,那龟裂河床不过是个幌子,不到五米,粘土卡死轮胎。这土奇异,粘性十足,似胶。放下车子,往前寻了几步,人都过不去了。
    那三头驴居然一路跟来,在山坡上,发呆的样子,心里定想,小样,看你怎牛。无奈,继续往下游方向走,几经探寻,过了盐碱河滩。接着便是火星一样的沙漠,燥热,更渴了,嗓子冒烟。沙漠是古湖床,红沙,其间点缀怪异小山,左边古湖床边缘也是怪异山,稍高,只是不孤立,重重叠叠,类似喀斯特地貌的峰丛。望远镜找水,不见水,转向玉帽雪山方位推行。到雪山是不可能,雪山西侧有座狮子岭,山地草原,定有水。一直推到八点,进入一条沟壑,放下车子,探路边找水。渴的失常,忘了带背包、GPS等。走啊走,先沟壑而上,翻上沟壑,再下沟壑……就这么一个小时过去了,不见水,只有稍湿润的盐碱渍。九点往回走,发现迷途,一条条并行的沟壑,一道道无尽的山梁……风景却是罕见的美,绚烂黄昏,月出东山,一边晚霞似火,一边月华静谧,可惜没带相机。寻啊寻,越发迷失,即便找到停车的沟壑,也不知身在沟壑那端。
    西边景致全无,只剩东方皓月当空。坐在一处山梁顶端,沐浴晚风,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困顿显然,身无一物,幸有月光,但在月光下找到自行车更是渺茫。我做好了最坏打算,在哪个土堆后猫一晚上,明天日头下便一目了然。有了最坏打算,那么心情便可平静,心平静了,便可尝试再一次找寻。策略是走向沙漠,方位简单,地貌特征明显,易寻。然后在沙地边缘找到车印,有点难,需要细心。顺着车印进入山地,虽没了车印,但记忆有了逻辑可循,坡,沟,右行,坡,沟,左行,直上……运气好,判断正确,十点多,在如水月华中找到了自行车。
    漫长的一天,筋疲力尽,这才又想起渴来,无食无水。半夜醒了几次,风沙打在帐篷上,以为是雪花。我祈祷着,下一场雪吧,给你一百块钱。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8 19:53:33

D39(5-28),5.8K,宿营4768M

    今天,推车五公里,徒步找水二十二公里。观测前方,狮子岭一带无水痕迹,推车前往也是艰辛,便掉头直奔朝阳湖,哪怕盐水也罢。不过五公里,便无力,于是装上所有水具,徒步去找水。还带了糌粑、油炉、锅,遇水得先造一顿,补充体能,也是节约一顿做饭的水,然后再背水回来。望远镜里,朝阳湖烟波浩渺,心旷神怡。
    先是古湖床的沙子,再是爆裂缩胀的泥床,再是一块块呈现几何图案的盐田,很沮丧,前方却依然一片烟波浩渺。此时,望远镜已没用途,挺多放大烟波浩渺,甚至出现了芦苇丛……光折射、抖动太厉害了,蜃景。查看三份地图,对比,朝阳湖不仅有水,还极有可能是淡水。干盐湖不好走,上是一层硬壳,有空隙,下面不知几米厚的盐,一踩即碎,再拔脚,难行度和齐膝深的雪相当。
    地图显示已进入湖区,可还是盐田,有些领悟,GE卫星图显示这片湖畔的大片白色,非冰,而是盐。热,极热,干,极干,盐湖似无尽头,但前方烟波浩渺无限。人有些撑不住了,高原的太阳辐射之狠去过藏地的人知晓,再加上盐体的放大效应,有如烤炉。终于晃到盐湖中间的一座小孤岛,爬上,四周寻望,不是盐田就是沙漠,孤岛无依,我比孤岛更无依。侥幸着深入盐湖,多少会有些水,便选了一条面对常雾岭的直线穿越湖区,即便湖区无水,在湖的西侧也有河流与湖泊。体力下降极快,行在盐田,如行尸走肉般……临近岸,是一个个盐窝,从未见过如此景象。(一般徒步探路、找水不带相机,否则今天的盐窝大家就看不见了。)盐窝内陷,是盐泽,盐壁干硬,可行脚,要小心,掉进盐窝里便成了腌肉。锁定直线,在盐壁上绕的头晕,不知又走了多久,盐窝变成了盐锅巴,终可直线。上了岸,看地图,已经横切了湖区。
    放弃湖区寻水,找西侧的河,无水,白色盐碱渍却是不少,很迷惑人。最迷惑的是常雾岭半山上有片白,盐碱而已,却是那么诱惑,再三观察,思量,放弃侥幸心理。若爬上山,非雪也,估计人就下不了山了,身体已经很糟糕。
    又去找西南侧的另一个小湖,还是杯具,盐湖。再朝朝阳湖南侧湖区寻去,希望盐湖里有些液体水,也可利用,研究过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所以随身带了一段导管和喷雾瓶。依然一片盐场,更宽阔,坐在地上,脑袋一片空白。缓了会后,爬上一山坡,用望远镜四处瞭望,皆是蜃景,就连回路方向都是一片烟波浩渺。拒绝诱惑,但还是又奔着寻了一程……
    下午五点进入一片沙漠特质的古湖床,彻底不行了,口腔溃烂,黏在一起,人也迷糊。一泡尿液进了杯子,用尿液漱口,口腔才好了些。虽有些尿液会进入喉咙,但绝非主观意愿,喝尿救生是不科学的,不多说。尿液是很好的消毒剂,但慎用,非绝对杀毒,尿液里也含有害成分,加速伤口感染,只紧急情况下润喉、消毒。用衣服遮住头部在沙地里躺了会,好很多。六点往回走,晕一脚,眼睛腿断一根,找到车,搭帐,喝尿润喉,睡觉。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8 19:54:16

D40(5-29),5.8K,宿营4764M

    早晨醒来,看见干透透的帐篷非常惊诧,甚至有些恐慌,此行唯一帐内没有结露现象,甚至连湿的痕迹都无一丝。这说明了空气的湿度有多低,侧面也反映出呼吸中的水分也少的可怜。
    尿了一泡,润口腔,吃饼干,今天还得继续找水,所以压缩饼干必须吃些。如果有直升机投水来,我一定会躺着不动,不吃一点东西。但眼下情形必须要有体力去寻水,自我拯救。眼镜腿断了一根,但还能半稳架在鼻子上。拍了今天唯一张照片,就是留言纸条,“我是旅行者,去找水了,如果有神人路过,请不要随意动东西。请留下些补给给我,最好有大量的水。”将纸条夹在拖鞋里。我了然,这是火星撞地球的概率,但还是留了纸条,或许潜意识里……
    随后,带上半壶存尿,水具,DV去寻水了,又给自己拍了唯一段视频,“今天早晨很美,-&*¥#*,如果今天再找不到水,马克思就要找我去开会了,所以今天一定要找到水。”其后不表,过于琐碎,不时用尿液润口腔找水而已,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水,庆幸的是,马克思还没找我去开会……睡前,尿液,吃饼干,明天还得要有体力。祈祷,下场雪吧,爱下不下!

火箭 发表于 2010-10-28 19:54:29

------十二点上一个大坡蓦然眼前的是,一个宽大的盆地里居然有几十上百个泥火山,锥形特征更明显,恍然异星球。这使我更加坚信两日来所见的是泥火山。一片闪闪银光吸引我,初以为是露头水晶,近处才知是云母片,一层层相叠,似一本厚书,可轻易剥开,稍有韧性,易碎,手指一捏便咔嚓。半透明,似熬成片状的糖浆,很美。不知此种云母石和泥火山成因是否有关联,但此处露头云母太多了,风化的也厉害。有专业人士可以再结合这云母判断一下,以正视听。可惜未拍一张云母照片,遗憾。另说,盆地东侧小山上有一大地三角点,这至少说明了当年测绘兵来过,至于科学工作者是否来过未知。羌塘地质资料中确无发现沉寂泥火山相关内容,所以,泥火山是否还是存疑。


------应该还是剥蚀地貌,此处风化严重,早晚温差大,且大风、气候变化多样,易于物理风化。
至于为什么形成那么多的土堆,很可能是土堆下面及附近有较周围不易风化的物质,比如说一些坚硬的基岩,由于该处的隆起,表面又土化,故而形成土堆。
那些云母片儿,照楼主的描述可能是类似于绢云母千枚岩或是石英片岩之类的变质岩,变质程度低等-中等,那些土堆下面很可能是变质砂岩一类较硬的基岩。
这个地区整体覆盖较厚,上面是一层冻土,下面的砂砾石或许能看出一二,
但此间的信息能透露这么多,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谢谢指教,以正视听。我觉得你分析是对的,我只是粗陋凭借地貌揣测,且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大的理论还能嚼些,分枝就远不能胜任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这哥们太猛了,简直不是人(更新至D61)